戀愛成癮者的特徵

戀愛成癮者的特徵(圖片來源:pixabay)

戀愛成癮者主要的行為症狀,可以歸結為下列三點:

1.戀愛成癮者分配過量的時間、注意力、和重視對方大過自己,而且這樣的專一裡通常具有癡迷的特質。
2.戀愛成癮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關係中的另一方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懷。
3.身處一段關係之中時,戀愛成癮者會忘了照顧或重視自己。

雖然以我的觀察,戀愛成癮最常發生在情侶關係的女方,但男性也有可能成為戀愛成癮者。一個人也可能在其他種類的關係中,以戀愛成癮者的模式與人相處,例如對父母、兒女、岳母、諮商師、密友、宗教領袖、戒癮十二步驟療法(Twelve-Step program)的幫助者、心靈導師或電影明星。

有意識的恐懼與無意識的恐懼

除了這三樣特徵外,戀愛成癮者常受制於兩種主要恐懼,最常意識到的恐懼是「被單獨拋下」。戀愛成癮者幾乎願意忍受任何事,只求不被拋棄,這份恐懼源自於何種類型的童年經歷。

諷刺的是,儘管戀愛成癮者不願意被拋下,希望能與某個人保持安安穩穩的關係,但他們意圖建立的這種密切而苛求的連結,事實上是一種黏結,而非健康的親密關係──這是他們的另一份恐懼,至少是份無意識的恐懼。他們否認的這份恐懼同樣來自童年經歷,不是實際遺棄,就是情感遺棄,甚至同時出現在兩個層面;戀愛成癮者沒有從拋棄他們的照顧者身上體驗過足夠的親密感,以至於不曉得該怎麼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因此,等到成年後,戀愛成癮者往往以為自己與人親近,而且尋找的也是親密的關係,但事實上,戀愛成癮者對健康的親密關係卻是嚇壞了,因為他們根本毫無頭緒;一旦與另一半親近到某種程度,他們就開始內心慌亂,做出再度拉開彼此距離的行為。

這兩份恐懼──恐懼遺棄和恐懼親密──導致戀愛成癮者陷入痛苦不堪又自找麻煩的困境中;戀愛成癮者明明意識到自己想要親密,卻又無法忍耐健康的密切關係,所以他們必須不自覺地選擇無法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另一半。

上癮的力量:投入過久,重視過多

從共同依賴復元時,我們不再否認自己沉迷於某種物質或強迫行為,會意識到這個癮頭已經控制了我們,比我們的意志力還更強大。無論對什麼上癮,起初都使我們感覺良好,但最終卻讓我們感覺變差。

也許是因為不良後果帶來了痛苦,也許是因為某人下達通牒,逼得我們去檢視自己此刻的作為,我們或許會決定戒掉這個東西,或是停止這種強迫行為,卻只發現自己停不下來,終於痛苦地明白我們受制於某種自己駕馭不來的東西,某種對我們意外地有強大力量的東西。從這個概念來看,我們可以說,這個上癮過程對我們的效果,已經形同至高無上的力量。

直到我們終於能承認自己對這上癮過程無能為力,承認只要涉及這件事,就對自己也同樣無能為力,而人生也變得無法駕馭。這時,復元之路才得以開始;認清事實、承認錯誤,就是任何一個戒癮十二步驟療法中步驟一的重點。

評估是否上癮的步驟,可以應用在戀愛成癮上面,這個病症最顯著的特徵,可能就在於分配過多時間和過度重視另一個人。戀愛成癮者的眼中,幾乎只看得見愛戀的對象,他們癡迷地想著、想跟對方在一起,只想碰觸、聆聽以及與對方說話,也希望被對方照顧和捧在手掌心上。

一開始,這段關係讓戀愛成癮者開心,他們佩服另一半的種種優點,尤其佩服對方的能力,進而認為這個人比自己更優越,或者力量更強大。一旦當他們如此認為,就會給對方更多力量,甚至超越了對方實際擁有的程度,並且因此期許另一方從這無常人生中拯救他們,保護他們免於痛楚或毀滅,能夠照料與呵護他們。

戀愛成癮者視另一方無所不能,就是把對方當作至高無上的力量,就好比對酒鬼而言,至高無上的力量是酒瓶;對有毒癮的人而言,就是毒品;對工作狂而言,就是工作上的體驗了。

到了最後,雖然戀愛成癮者竭盡心力操縱對方,以求對方符合他們創造出的內心形象──也就是以戀愛成癮者渴望的方式來照顧他們、疼愛他們──但他們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因為沒人能滿足這種貪得無厭的欲望。於是,當這段關係開始變得折磨,痛苦到一定程度後,戀愛成癮者會決定結束這段關係,卻發現自己既不能忍受對方,也不能失去對方。

戀愛成癮者不只對另一半抱持著錯誤信念,同時也為了反覆失望而憤怒不已,因為另一半的行為並不符合他們的期望(當個至高無上的力量),所以戀愛成癮者開始以種種毒害關係的爭執挑釁來回敬,反擊他們眼中另一半存心失敗的行為。

許多人都以為共同依賴者就是一個依賴、黏結、過度照顧對方的人,其實稱這種情況為「戀愛成癮」應該更適切。不是所有的共同依賴患者都把對方視為至高無上的力量,有些豎立心牆隔絕人群,有些則侵犯、觸怒和控制他人,並沒有打算與對方建立親密關係。

我相信,把另一個人視為至高無上的力量,就是戀愛成癮的關鍵核心,這是種自成一格的上癮過程。不管是為了一勞永逸地擺脫共同依賴還是戀愛成癮,我們必須要尋求適當的至高無上力量,這股超越我們的力量,不是另一個人,而應該是能提供指引、慰藉和寧靜的一股力量。

在戒癮十二步驟療法的架構內,靈性的成長讓我們與真正更為強大的力量連結,因此我們能夠獲得需要的協助,彌補自身瑕疵、軟弱和無力改變,也引導我們解決內心掙扎,面對每個人都會遇上的日常煩惱。

不切實際地期待無條件的積極關懷(愛)

戀愛成癮的另一個有力特徵,在於戀愛成癮者期望對方無時無刻都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懷,這點反映出戀愛成癮者極度缺乏自尊。

相較於一般人,戀愛成癮者通常嚴重質疑自我價值,所以他們更加渴望和積極尋覓無條件的積極關懷,以治療他們受傷的自尊心;就像酒鬼在酒瓶中尋找安慰、工作狂藉由不斷忙碌或獲取成就以得到安慰那般,戀愛成癮者在一段關係中尋找足夠的無條件積極關懷,以求減輕自尊極度低落所帶來的痛苦(與共同依賴相關)。

悲哀的是,戀愛成癮者經常受到避愛者吸引,對方只想逃避承諾和健康的親密關係,而且極度耽溺於酗酒、工作或性等成癮行為。戀愛成癮者往往落得在避愛者無法駕馭人生、一團混亂之際,替對方收拾殘局。但是「不得不這麼做」又令戀愛成癮者怒火中燒。由於戀愛成癮者只要浮現孤單的念頭就無法忍受,只得繼續待在這段關係中打理一切。然而這份怒氣,常常使他變得控制欲強且態度惡劣。雖然留在關係裡也不開心,但因為害怕被遺棄,也因為他們對於被拯救、關懷、保護的欲望都沒能獲得滿足,所以他們無法離開。

忽略了照顧和重視自己

戀愛成癮者一旦步入一段共同成癮關係,就會減少重視和照料自己。我發現,不管在任何情境下,多數的戀愛成癮者都不曉得如何妥善照顧和重視自己。因為患者認為,照顧自己是別人的責任。於是,和別人展開一段關係時,患者會期許這個人來重視和照料他們,至於從前他們為自己所做的種種,都會隨之減少。
我聽過許多女性戀愛成癮者說:「我不談戀愛的時候,還蠻獨立自主的,我可以收支平衡、送修汽車、均衡飲食、處理絕大多數的問題,甚至多數決定都下得挺不錯。大部分時候,我對自己的意見都頗為滿意;可是只要開始戀愛,我就會完全走樣。」

不但期待他人的無條件積極關懷很不理智,期待一個想逃避親密關係的人來照顧我們,更是顯得荒謬。戀愛成癮者的偏差想法是,另一半會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懷和照顧。而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患者正體驗著失敗的自我關係(與共同依賴相關)。

戀愛成癮者童年的受虐經驗

我開始相信,人們之所以罹患戀愛成癮,是來自童年遭受遺棄那份尚未癒合的痛楚。患者感覺生活在這世上如此不安全,除非能依靠著某人,他們緊緊抓住一個堅定的妄想,認為另一半有力量照顧、肯定他們,而且莫名地可以使他們的人生完整。他們不斷想要避愛者符合自己不切實際的內心形象,但這樣的堅持卻嚴重毒害了關係。

通常來說,戀愛成癮者不曾從照顧者身上得到足夠而適當的情感連結。很有可能,在童年就經歷了中等至嚴重程度的遺棄或忽視;對於兒童來說,要感受到愛很簡單,只要有人照顧他們就夠了。

照料本身就傳達出一個訊息:「你很重要,沒有你不行,你是受人疼愛的。」我相信,孩子如果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情感連結與呵護,自尊就會產生嚴重問題。

戀愛成癮者往往在童年經歷大量而深切的痛楚、悲傷以及劇烈的失落感。由於照顧者沒有照料這些孩子,他們內心有一部分被剝奪了成長茁壯的機會。而這份痛楚和悲傷,我稱為「寶貝的痛苦(the pain of the precious child)」,這是相當深刻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意識記憶之前。

在孩提時代,戀愛成癮者便感受到龐大的恐懼,他們無法與照顧者產生連結,內心感到萬分無助。諮商的時候,患者常描述這種童年的恐懼就好比不能呼吸,彷彿被切斷氧氣供應,真的就要死去一般;或是內心感到空虛,沒能從照顧者身上獲取呵護,並且由於沒有人願意呵護這個孩子,他們變得無法真正去做自己或喜歡自己原本的樣子。除此之外,很多患者都心懷怒氣,因為他們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這些孩子總會在忽然一瞬間意識到,自己其實遭受虐待。

這種兒童時期的嚴重分離,也就是遭受忽視或遺棄的原始經驗,對孩子具有毒性的影響,並且一路延伸到成年以後。原始的遺棄經驗尤其充滿痛苦、恐懼、憤怒、羞愧和空虛,而這些孩子沒有宣洩情緒的地方,他們會把情緒累積在心裡,直到成年後面臨被拋棄的威脅,或者真的被拋棄時,累積多年的情緒受到刺激,終於一次爆發。

在這些孩子中,有許多人曾短暫或有限地與人產生連結,例如和祖父母一起,讓他們從遺棄所帶來的痛苦、恐懼、憤怒和空虛中得到紓解。然而,這樣可能只會使問題惡化,因為這件事告訴了他們,就是要透過與他人的連結,才能舒緩這種痛楚。

就算是在兒童時期,戀愛成癮者也渴望連結、隸屬於某人,藉由與(患者認為)能填滿他們破了洞般的空虛心靈、祛除他們不足感的人聯繫,他們才終於可以感到安全。他們要找的那個人,能減輕他們因為原始的遺棄經歷而產生的壓力;成年之後,幾乎任何人都能充當這個角色:愛人、父母、朋友、兒女、諮商師、牧師。就算對方沒有這種強大力量,那也無所謂,戀愛成癮者會賦予這個人足夠的虛構力量和無條件的愛,好填補戀愛成癮者的缺憾,滿足他快樂的妄想。

以上內容由遠流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