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膽寫歷史的間諜之王

孤膽寫歷史的間諜之王(圖片來源:pixabay)

 

調查局長漠視預警,只看見微點

波波夫初次到美國的會議上,美國探員艾里斯將波波夫調查表的英文版交給美國探員康納利,還說他以後會再補送一份德文原版。第二天是8月19日,康納利把這次的討論摘要,寫成一封長達12頁的信件,連同波波夫雙面間諜身分的完整資料,呈交給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他在信中寫道:「波波夫先生有一份德文的調查表,先前這封信被轉交給本地的英國有關當局,艾里斯先生給我那份調查表的英文譯本,本信附的證物C,便是該文件的副本。這份指示附帶的參考資料顯示,德國方面已經擁有相當多情報,同時也指出他們期待波波夫在美國期間,再取得更詳細的情報。」

證物C就是波波夫的調查表。此時是1941年8月19日,也就是即將發生珍珠港事件前四個月。胡佛和聯邦調查局不在意德國人和日本人對夏威夷海軍基地感興趣,也輕忽德國人派波波夫調查珍珠港的防禦狀況。

同一天,朗曼再度與波波夫見面,這次碰頭的地點選在林肯飯店。波波夫將自己皮箱裡的東西交給朗曼,包括隱形墨水、密碼書、紙張、地址、無線電的組裝說明、電報檔案(內含四個用微點複製的調查表)。他還提供一份謄打的德文調查表原稿。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查驗康納利的證物C,朗曼收到波波夫的微點,英國反間委員會也從軍情六處那裡接到調查表副本。大戰結束後,英國探員梅斯特曼寫道:「後人將會銘記,聯邦調查局在美國拿到微點,然後加以放大,所以美國人其實有調查表內的一切情報。」對梅斯特曼和英國情報局來說,這份調查表的目的再清楚不過:

整份調查表大約有三張四開大小的紙這麼長,內容由謄打而成,其中1/3的內容與夏威夷有關,而且特別關注珍珠港。引人注意的是,儘管其他的問題多少都比較籠統,和夏威夷有關的問題卻很深入、詳細。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這份調查表清楚點出,美國一旦參戰,珍珠港將是遭受攻擊的頭號目標,而早在1941年8月,對此攻擊的規畫已經來到了後期。

8月25日,朗曼親自將微點和其他東西,交到華盛頓的聯邦調查局實驗室。九天之後,也就是9月3日,實驗室完成8頁的報告,其中3頁是複製隱藏在4個微點裡的調查表。翌日,胡佛將該份報告的副本轉寄給康納利。到了這個時候,胡佛已經看過珍珠港調查表兩次了,等到9月17日,特別探員朗曼呈交完整報告時,他將會三度過目這份調查表。

但是胡佛沒有將副本傳給美國軍方,也未發出任何預警。

即便沒有那份調查表,波波夫從耶布森和葛隆瑙那裡得知,德國人和日本人對皇家海軍突襲塔蘭托港一事極感興趣,就足以發出警訊。事實上,日本人的確用塔蘭托戰役作為藍圖。1941年1月7日,日本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呈交一份長達9頁的大綱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標題是《備戰考察》。山本五十六也將副本,交給海軍的航空戰略家大西瀧志郎少將,請他進行戰術評估。這份報告以英軍在塔蘭托的勝利為基礎,建議先發制人,突擊珍珠港。

更重要的是,波波夫的調查表和報告等於是向聯邦調查局,二度預警珍珠港事變。1941年3月初,聯邦調查局攔截到寫給「中國史密斯先生」的情報,內容包括夏威夷的地圖和照片,以及珍珠港的防禦細節,還有一封信,結尾寫道:「我們的黃膚盟邦,對此極感興趣。」然而,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金墨爾上將接收情報的紀錄沒納入這則訊息,表示聯邦調查局或海軍情報處沒有將這則情報轉發給檀香山。如果聯邦調查局確實有轉發給海軍情報處,那警示訊息就卡在海軍情報處了。

聯邦調查局本來可以透過微點,輕而易舉的串連起這些蛛絲馬跡:攔截到關於珍珠港的原始報告、歐斯騰死於非命、德國人在美國的情報網瓦解,而波波夫奉派取代歐斯騰、建立新的間諜網,還被要求親自蒐集珍珠港的情報。

這也意味著,聯邦調查局有兩條線索可以證明敵方高度關注珍珠港,但胡佛與戰略情報局、英國安全協調處的官僚內鬥,致使波波夫的調查表毫無用武之地。

以上內容由大是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007真有其人,孤膽寫歷史的間諜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