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在股市中永保獲利,你得「不做」哪五件事?

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在股市中永保獲利,你得「不做」哪五件事?(圖片來源:pixabay)

不了解的投資商品,不碰!

當我在課堂上教我的MBA學生這個觀念時,我總是會問他們以下幾個問題:在評價一家公司時,如果我們難以預測未來的獲利與成長率時,該怎麼辦?如果該產業競爭非常激烈,而我們真的無法確定目前的獲利能否持續,又該如何是好?也許我們還能提出另一個問題,就是關於他們的新產品能否成功。有時候我們無法確知新科技,將對一家公司的主要產品或服務造成什麼影響。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的答案總是很簡單:跳過這家公司,找一家比較容易評估的公司。

如果你對於該產業會產生什麼變化、該公司的新產品或服務會有什麼發展、新科技對該公司會帶來什麼影響並不了解,你就無法對未來的獲利與成長率做出正確的預測。如果你無法做到這點的話,就不要跳進去投資這家公司!(我知道你現在正在想什麼:謝謝你的忠告,但是這些聽起來真的很難做到。說實話,就算是我最優秀的MBA學生,我也不期望他能夠非常準確的預測大部分企業的未來獲利與成長率。事實上,我告訴他們,真的不用麻煩了。)

在股票市場中,沒有人強迫你非得買哪一支股票。你有好幾千家的公司可以選擇。所以最佳的行動方案是:找出你最了解的那幾家公司,了解它們的業務、產業與未來獲利遠景,然後再針對你有能力評估的這幾家企業,做出最好的預測與比較。在評估這些企業時,你同樣可以進行包括相對價值分析、收購價值分析,或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其他分析方法。

沒錯,這東西的確很難。我只是希望你開始了解,專業投資經理人面臨的某些挑戰。我希望你知道,要針對數十家、甚至是數百家企業做出有信心的預測,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情緒來時,請不要處理

所以,對於這些與生俱來的情緒、差勁的投資本能,我建議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不處理。在開始行動之前,先放下。我們必須承認,不管讀過多少行為財務學的書,我們仍會不斷犯同樣的投資錯誤。

那麼,現在該怎麼辦呢?

我的計畫是善用以下這個事實: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一定會犯錯。所以我們必須發展一個系統,讓自己盡量避免犯錯。但在此同時,我們假定其他人仍會不斷犯下同樣的錯。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系統化的方法來解救自己,那就是:找條繩子,把雙手綁在背後,免得手癢時不停交易。不過最理想的情況是:你要留下夠長的繩索,在必要時可以解開繩索出手,以便打敗市場和其他人。

要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些呢?我們之前已經學到,市值加權指數基金很有機會勝過大多數的共同基金。當然,拉長時間來看,平均加權指數基金或基本面加權指數基金的表現應該更好,而價值加權指數甚至能做得更好──而且可能好很多。因此,如果我們選擇價值加權指數,應該就能避開大多數人會犯下的系統性錯誤,而不會受這些人性所苦!

懶人投資法:殖利率排行

下一個年度的獲利永遠是未知的,但上一個年度的獲利卻是已知的。因此,若想在無須做任何猜測的情況下比較不同的公司,則可以檢視上一年度的殖利率。

我們可以根據去年的「獲利」排序所有的公司,並比較這些公司的獲利與股價比(Earnings to the current price,現金股利除以每股現價)。殖利率越高的公司排在越前面,而殖利率越低的公司則排名在越後面(或者你可以用另一個方式思考這一點──相對於我們付出的價格,能夠賺越多錢的公司排在越前面,而獲利越少的企業則排在越後面)。

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分析一下這點。為什麼我們會以根據15%的殖利率定出的股價買進某些公司,又會以根據5%殖利率定出的股價,買入另一些公司呢?

要了解這一點,可以運用之前所學的一些東西。最明顯的一點是:當我們在檢視獲利時,其實是想找出未來的殖利率是多少。在這個例子中,我的建議是:採用上年度的獲利來計算殖利率。我們之前已經提過,一家企業的價值來自於未來能為我們賺多少錢,但下一年度的獲利是高或低,卻沒有人可以保證(一家去年殖利率為15%的公司,下一年度有可能因獲利下滑而降低殖利率;同樣的,一家去年殖利率為5%的公司,下一年度有可能因獲利增加而提高殖利率)。

以上內容由大是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在股市中永保獲利,你得「不做」哪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