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他人陪伴的人們 / 探索內在匱乏感的來源

渴望他人陪伴的人們 / 探索內在匱乏感的來源
(圖片來源:stocksnap)

渴望他人陪伴的人們

親愛的,當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失望的時候,我們不免想要得到溫暖的擁抱,或是一句肯定的話語。可是,人們不可能一直等待他人來給予。由於太習慣別人來安慰自己,我們是否也成了那個總是在等待救援的人呢?然而,那些不安常常都是自己沒有好好肯定自己、學會療癒自己,並且成為引領自己的主人所造成的。

寂寞與不安不是病,但發作起來卻如此令人難熬?

你如坐針氈,無法遏止內心波濤洶湧的焦躁感,在房裡來回踱步,忍不住拿起手機翻找可以陪你講話的對象;或者雙手用力握拳,指甲因此掐進掌心,以為增加身體的疼痛,能夠降低焦慮感,但卻發現這麼做一點用都沒有。

或者,你無法停止手上的動作,像是:不斷用手指繞頭髮、抓皺衣服又把它撫平、反覆按著電視遙控器,終於沒有什麼節目讓你的目光駐留時,你想把遙控器摔向牆壁。也許你會讓嘴巴不停運作,一口接著一口,不停咀嚼食物,即使你知道高熱量會破壞瘦身計畫且產生罪惡感,但至少咀嚼可讓你有事做,從孤單分心;或者,你需要不斷講話,無法忍受嘴巴闔上時,周遭安靜沉悶的氛圍。

還有更常見的,一感受到孤單和空洞,下意識就立刻抓起手機,滑上滑下,假裝自己在關心別人的臉書動態,心裡卻深深感到厭煩:「為什麼他人的生活總是多采多姿?﹂關掉臉書後,又玩起手機裡的闖關遊戲,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玩累的你再度感到焦躁起來,似乎沒有做點正事,而停下手機後的焦躁感也讓你難以忍受,所以你又再拿起手機……

當發生以上的症狀時,你可能處在寂寞與不安的發作期;可能急需有人立刻解救你,抑或急需分散注意力,才不至於被淹沒。然而,它卻無孔不入地侵蝕你的感受。

親愛的,我們常以為,情緒是無形的,但它卻這麼深刻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因此,我們需要擁有安全感的根基,才能一步步穩定扎實地做我們想做的事情,不論是學習、工作等等。唯有在安全感中,我們才有能力建立牢固且深刻的關係,否則當你每天感覺如履薄冰,或像無頭蒼蠅一般亂飛亂竄時,關係也如蛋殼般易碎。而沒有安全感的你也將主導權交到別人手裡,直到對方再次可以讓你感到安全為止,但你將一直生活在蛋殼般的場域之中。

其實,我們都太習慣要別人安撫我們了。

我從小就認知到自己是個情緒豐沛的孩子,也由於太敏感而吃了不少苦頭,時常處於極度不安的狀態,這讓與我相處的人疲於奔命,在辛苦了一整天後,還得安撫我的情緒,因為我感覺到對方不重視或不在乎我。但我自己也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學會與不安相處,才懂得安頓自己的孤單寂寞,才瞭解該怎麼去愛自己。

那寂寞與不安,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對於自身匱乏的東西過度放大的結果。為什麼你會容易專注在自己被忽略了這件事呢?為什麼你會不斷去想沒有人可以陪你呢?當你一直看著匱乏的部分,它將使你更加匱乏,因為你會開始覺得不公平,會開始失望或憤怒,會開始越要越多,變成填不滿的黑洞。

你問,那就不要去看它嗎?

不是的。

探索內在匱乏感的來源

親愛的,其實就是坦誠地面對自己。

首先,請先看見自己的寂寞與不安,在當下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你感覺自己被忽略,是!你被忽略了,去認可你內心的感覺,然後開始與自己對話。一開始,你會覺得自言自語很可笑,或是覺得又悲哀又可憐──難道我找不到人陪我說話嗎?

喔!親愛的,請你明白,只有你自己會永遠在你身邊。無法照顧自己的人,生命就只能被其他人牽制。你會發現,你無法過自主的生活,無法選擇你想要走的路,因為你必須聽另一個人的話;因為你害怕對方離你而去後,沒有人可以照顧你。

請深刻地感受和體會內在被忽略的不安感,因為它就是存在著,它就是你的一部分。假如你有宗教信仰,可以持咒或者禱告,也可以為自己唱首歌或隨意舞動身體,也可以坐著什麼都不做。只要更貼近你的感受,而不是逃開它,直奔別人的懷抱或手機的世界裡。因為這只會讓你離自己越來愈遠,而且無法去愛自己。

感到沈靜後,去探索它是怎麼發生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內在匱乏感」,那種覺得內心空洞的感覺。你要一次次去反思:那個急切的渴望來自哪裡?那個不滿足的需求為什麼這麼龐大?

是因為小時候父母都太忙了,沒時間陪你嗎?讓你很害怕一個人?還是過習慣要什麼有什麼的生活,習慣有人一直寵溺著你?或者,其實你一點都不喜歡自己,所以無法忍受與自己獨處?

而在看見這些緣由之後,你可以怎麼做呢?

在承認這些事實與照顧好情緒後,開始從對他人的渴望中慢慢抽離,讓專注力一點一滴回到自己身上,並問自己:「親愛的,我可以怎麼做,才能讓你不那麼寂寞與不安?」然後,真誠地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真誠地與自己友好,且真心地希望自己不感到寂寞。

將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而不是「嗷嗷待哺」,等待他人來滋潤或撫慰自身的渴望。你需要找到你的重心與渴望投注熱情的所在,也要找到你可以去付出愛和給予愛的方式,或者轉而專注在你所擁有的部分,讓自己的豐盛感越來越壯大。

親愛的,一切都從反思開始,唯有你看見自己了,看清楚一切了,你才知道怎麼開始調整,你才能更有控制感地去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就能在下一次寂寞與不安將要發作時,照顧好自己且重新聚焦。

也許從小到大沒有人教你這麼做,但並不代表你永遠學不會,在一次次的覺察與練習之後,不久的將來,你會越來越自在地與自己相處。

以上內容由遠流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