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暴力如何從我們的世界中逐漸消失

happy-angel-1411516_640

斷頭!一五三六年,亨利八世將王后安妮.波琳送上斷頭台,罪名是捏造的私通和叛國罪,真正原因則是她生的兒子夭折,外加他喜歡上安妮的女侍。又經過兩任王后後,亨利八世再娶的凱瑟琳.霍華又遭他懷疑與人私通,所以也被送上斷頭台。〈今日參觀倫敦塔的遊客還能看到這座斷頭台。〉亨利八世生性好妒:凱瑟琳在嫁他之前交過的一名男友也被他處以極刑,先勒頸上吊,趁還有半條命時解下、開腸破肚、去勢、斷頭後,再裂成四截。

亨利八世之後由其子愛德華繼任登基,之後王位再傳給亨利的女兒瑪麗女王,又再傳到亨利另一名女兒伊莉莎白一世手上。瑪麗女王被人稱為「血腥瑪麗」,可不是因為她喝伏特加酒都愛加蕃茄汁,而是因為在她任內,將三百名改宗信奉英國國教派的宗教異議份子送上了火刑柱,活活燒死。瑪麗和伊莉莎白這對姐妹,更是將父親傳下來解決家族紛爭的一貫傳統奉行無遺:瑪麗在位時,囚禁伊莉莎白,還下令處決了表親珍.格雷女爵;伊莉莎白在位時則處決了另一位表親,也就是蘇格蘭的瑪麗皇后。伊莉莎白一世也下令將一百二十三名神父處以四裂斷頭極刑,並對一名政敵使用碎骨手銬腳鐐的酷刑,他受刑的地方也是今日倫敦塔中知名的景點。相形之下,今日的英國皇室只要動作粗魯了點、講話失了分寸、或是劈腿偷吃,就要被公眾媒體大加撻伐。即使他們不再像老祖先那樣,動不動就把自己親戚砍頭,或是把政敵五馬分屍,也沒人會給他們加分。

而伊莉莎白一世雖然下令虐死那麼多人,卻依然是英國史上最受敬重的君王。她在位的年代被稱為黃金年代,英國藝術發展欣欣向榮、尤其是戲劇方面,更有莎士比亞坐鎮,而莎翁名劇中的暴力場面繁多,大家也司空見慣了。但他這些虛構世界之暴力,卻是連對現代通俗娛樂暴力充斥情形見怪不怪的觀眾,都無法招架。以莎翁名劇主角亨利五世為例,劇中英法百年戰爭一幕,他對法國村民下了這最後通牒:

哼,一剎那間,你們就注意看吧,
放肆凶狠的士兵用污穢的手
就要把你們的銳叫的女兒們的髮鬢弄髒;
你們的父老們的銀鬚就要被抓住,
他們的最尊貴的頭被撞在牆上,
你們的赤裸的嬰兒被戳在矛尖上。

《李爾王》一劇中,康瓦公爵用圓鍬刨出葛勞斯特伯爵的雙眼〈「一汪的臭黏漿!」〉,其妻瑞干則將雙眼被刨、空洞的眼凹鮮血直流的伯爵趕出屋子:「把他驅出門外,讓他用鼻嗅著到多汶去吧。」《威尼斯商人》一劇中放高利貸的猶太人薛洛克〈Shylock〉因為透過保人貸出一筆錢,因此擁有從這保人胸口割下一磅人肉的權利。在《泰特斯安莊尼克斯》一劇中,兩男共謀殺了一人,強暴他的妻子,再割掉她舌頭,還斬斷她雙手。婦人的父親殺了這兩人,把他們作成肉餅後餵給兩人生母,等她吃完後再結束她生命,然後再殺他親生女兒,因為她已名節不保,隨後他被人所殺,殺他的人隨後也被殺。

當時寫給小朋友看的故事也同樣讓人毛骨聳然。一八一五年,雅各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當時逐漸成為兒童故事的古代民間故事,整理後出版,就是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話》,是和聖經、莎翁劇作一樣,西方最暢銷也最為人敬重的經典作品。雖然,迪士尼電影改編之後淡化了不少暴力情節,很多已經不明顯,但其實原始故事裡,卻是處處可見殺人、殺嬰、食人肉、斷人肢體、性侵等等駭人聽聞的情節。就以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三則繼母故事為例:

.饑荒時期,韓賽爾和葛麗特的爸爸和繼母把他們兩個丟在森林裡,想讓他們就這樣活活餓死。兩個小孩意外發現有座可以吃的小屋,裡頭住了個巫婆,韓賽爾被巫婆抓去、養胖,打算宰來吃掉。還好葛麗特把巫婆鏟進火爐,終於把「不信上帝的巫婆活活燒死」。

.灰姑娘繼母所生的兩個女兒,因為怎麼穿也穿不下她的玻璃鞋,就聽了媽媽的建議,硬把一根腳趾給砍下來,好擠進玻璃鞋。不料流下來的血被鴿子聞到,等灰姑娘嫁給王子後,全部鴿子就飛進來攻擊兩名姐姐,啄瞎她們眼睛,作為她們「邪惡、壞心腸的懲罰」。

.白雪公主惹惱了善妒的繼母皇后,被下令帶進森林,皇后還要求獵人要把白雪公主的肺臟、肝臟挖出來,帶回來給皇后吃。皇后後來發現白雪公主逃跑了,又三度想要取她的性命,兩次是用毒藥,一次是打算讓她窒息而亡。王子救醒白雪公主後,皇后又在她婚禮時來搗亂,「還好已有人先將鐵拖鞋用煤炭加熱等著她︙︙她被迫穿上紅通通的鐵拖鞋,一路跳舞直到斷氣倒地」。

本書稍後我會提到,現代的青少年娛樂商品對於暴力的容忍度已經非常低,就連初期電視偶戲《大青蛙劇場》〈Muppets〉有幾集,都被視為有害青少年身心而不得播出或發行。而說到偶戲,在歐洲最受歡迎的青少年娛樂之一,就是《潘趣與茱蒂》,這種手偶戲〈類似布袋戲〉常見於英國濱海鄉鎮,就在一個裝飾華麗的戲台上,手偶打打鬧鬧演著不變的橋段,文學家赫洛.謝赫特〈Harold Schechter〉將其常見劇情整理如下:

一開始是潘趣摸摸鄰居小狗,不巧被小狗咬到他的大鼻子,他費盡力氣把狗嘴扳開,跑去找狗主人史卡拉穆奇閒聊,兩人滿嘴髒話互開玩笑後,潘趣一掌打掉後者的腦袋。回家後潘趣找太太茱蒂索吻,她卻朝他臉上狠狠揍了一拳。潘趣在太太身上得不到關愛,轉找其他人尋開心,他問太太家裡還在襁褓中的孩子在哪,然後就去搖他,不巧小寶寶這時便便了,一向和樂融融的一家子,便出現了潘趣拿孩子的頭去撞地板的場面,孩子死了後他再把屍體丟向觀眾。等茱蒂回來看到孩子不見了,忿怒之餘,把潘趣手中的手杖扯下來,對他大打出手,潘趣奪回手杖,活活把她給打死,開心之餘唱起勝利的小調:

「誰有辦法像我一樣娶了個河東獅
卻藉繩子、刀子或棍子
找到自由?」

即使童話故事集鵝媽媽中,收集的都是十七、十八世紀的兒童故事,但這些故事以今天的兒童故事標準來衡量,也是顯得過於暴力。當中的知更鳥被人冷血殺害;一名單親媽媽住在破舊公寓中,單獨帶大幾個私生子,經常對孩子動不動就是一頓毒打,也常讓小孩挨餓;故事中兩名小朋友被媽媽派去作非常危險的差事,傑克因此腦袋被砸傷,應該是會導致腦傷,另一名小朋友的遭遇則沒有交待。

一名流浪漢則坦承他把老人推下樓梯;叫作喬治.波吉的小男生會對小女生動手動腳,弄得她們心裡有陰影,等於是創傷後症候群的受害者;蛋頭人〈Humpty Dumpty,一譯矮胖子〉在一次受重創之後,始終生命垂危;還有名怠忽職守的母親,隨手就把小嬰兒扔在樹梢上,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畫眉鳥趁著一名幫傭在曬衣服的時候,惡意啄傷她眼睛;三隻瞎老鼠〈以現在中性語詞而言是視覺障礙〉被人用雕刻刀殘害肢體;點支蠟燭伴你睡覺去,當心刀斧要了你的命;《兒童疾病檔案》〈Archives of Diseases of Childhood〉期刊最近有一篇文章,計算了不同型式兒童娛樂中的暴力比例,發現電視節目每小時有四.八幕暴力場景,而兒童故事和兒歌比例卻高達每小時五十二.二。

 

本文授權刊登自遠流/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暴力如何從我們的世界中逐漸消失

圖片來源:Angel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