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岔、自以為專家⋯⋯讓同事「心裡翻白眼」的4種職場溝通壞習慣

2366663964_349eb757ee_z

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相互提升,以及維護人際關係的圓滿。不論是行銷溝通或是人際溝通,都不會只是單向傳達,而是找尋雙方認知上的平衡點。

人們在溝通時,往往會因為雙方的見解不同,或是對於語句表達方式不同、表述不清而產生溝通上的誤會。忙碌的工作之餘,如果還需要為了處理溝通的錯誤而花上加倍的心思,相信對於職場的上班族來說著實是一個低報酬率的時間投資;為了避免以上這些錯誤,達成有效的溝通對話,必須事前提防經常犯下的錯誤,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知覺地踩到了溝通地雷。《Inc.》的讀者投書欄整理了以下幾種溝通時常犯的錯誤,讓職場溝通不再是一個包袱。

一、經常丟問題打岔

溝通是有層次、需要雙方投入的漸進式對話,如果談話的方式只是問與答,那麼對於兩者而言並非溝通而是「應答」。每個人的認知和看法不同,因此在溝通上常常產生期待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提出問題」是一個增加層次以及避免誤解話語的好方法。

提出問題不難,但是真正的關鍵在於拿捏何時以及為何要去問這個問題。許多人常犯的一種溝通毛病是,只在自己想說話的時候把「想法扔出來」,期望對方提供合理的解釋,卻又表現得不是很在乎答案,而是應該在對的時機,例如在說話者已經稍微告一個段落,提出合適的疑問,讓溝通多一點想法上的碰撞,同時保有討論的空間。

二、消極等待結論

溝通最困難的不是要對方知道什麼,而是確保對方真的有把心思花在溝通上,把話聽進去。Listening和Hearing是有很大的差別,在傾聽別人的想法時,專心是一件事,內化成自己的想法並表達出來又是另一回事。避免只是把時間花在聆聽等待對方的結論,適時地提供評論和想法能夠讓表達的一方感受到聽眾的回饋,而非只是自己的獨白秀。

三、表達太迂迴

許多人表達的時候喜歡利用「轉折語」,把重點放在後面,認為這樣比較婉轉且有禮貌,卻可能造成誤會和對方理解上的困難。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與目標,執著且專業的地方也不盡相同;簡單明瞭的表達方法能夠讓彼此充分理解情況的前因後果,直白的語句不會受到語氣轉折的影響,讓聽眾聽了前面一連串的鋪陳敘述卻忘記後面真正重要的地方。

四、專家一般的口吻

最令人感到厭煩的的溝通模式不外乎就是強加經驗與壓力到對方身上,用過往的經驗當作全部的籌碼卻令對方沒有喘氣的空間。雖然可能是被迫於職位、環境的情況下才會時常以專家的口吻去談話,但是這種模式容易讓原本溝通狹窄的門更加難以通行,畢竟溝通是雙方需要一同努力的過程,如果只是一味把經驗和事蹟拿出來表揚讚嘆一番,相信沒有人會想挪出時間和精力一同解決問題。

本文出自「SmartM人才培訓網」,原文點此

圖片來源:ko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