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跡象,顯示你對生產力的執念正在傷害自己

3464152543_6489826b12_z

編輯/蕭譯婷

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如何提高生產力」的想法似乎只有一種:我們必須投注大量時間與心力在工作上,因此若我們忙裡偷閒與朋友吃個飯或出門散散步,便是大大降低生產力的行為,而我們對此應該感到自責。但極為諷刺的是,這樣對於生產力的強迫症只會帶給我們壞處,而無一點好處。

對於生產力的執念就如同依賴某種物質或食物一般,雖然一開始使人通體舒暢,但長期下來會影響日常生活的正常運作,包括工作、健康與人際關係等。更嚴重的是,這樣的人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早就無法控制自身的行為。

《Forbes》的撰稿人Melody Wilding提出下列六種跡象,若你全都符合,代表你對生產力已經懷抱執念:

1. 你總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時間,並會導致強烈的罪惡感?
2. 為了做好時間管理,你是否時常依賴科技?
3. 你常常與他人談論你最近有多忙嗎?你是否認為「忙碌」代表著充實生活,而「悠哉」則聽起來很懶惰且無所事事呢?
4. 你是否頻繁檢視自己的電子信箱?智慧型手機成為你身邊不可或缺的物品?
5. 當你未在時間內完成待辦清單上的事項,就算只有一件事也讓你感到自責?你常會因為工作壓力而徹夜難眠嗎?
6. 當你終於開始執行已經講了好幾個月的計畫,卻把自己的拖延症合理化成:你只是被太多事情束縛而無法開始實行?

Melody Wilding認為,「了解自己對於生產力的執著」是改變的第一步。但接下來究竟該怎麼做呢?她提出了下列建議:

別當負面的自我對話者

「你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所以你今晚不能與朋友出門!」聽起來很熟悉嗎?
「你並未妥善運用時間,而這就是你沒被升官的原因。」當內在的自我反省機制提醒你並未耗費全部心力在工作上,請你勇敢地反駁!若你不會對你的好朋友說這種話,那你也不應該對自己說。

適時說「不」

別讓你的待辦事項清單充斥著因為罪惡感、為了取悅他人而接下的工作。適時地對那些與你自身專業無關、對個人成長毫無幫助,或是你根本擠不出時間完成的事情說「不」!

別說大話了,請付諸實際行動吧!

雖然洋洋灑灑列出各種待辦事項、與他人侃侃而談你的未來規劃,會讓你沉浸在短暫的喜悅當中,但更重要的,是你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付諸行動去完成它,而非老是空談。因此,你需要忍住自己內心的抱怨或誇大言詞,無論是在與同事一起吃午餐時,或是在推特與臉書上發文。

放空時間能讓你專注思考

別再想著要把待辦事項一一完成,因為當你不再為了許多事情分心、不再頻繁檢查電子信箱的那一刻,最創新的想法可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中!讓你的大腦休息一下,並重新專注在某件事物上吧!The Happiness Project 一書的作者 Gretchen Rubin提到,她自己養成了一項健康習慣,那就是在通勤或走路時絕對不會查看自己的手機訊息,這使她能運用這短暫時間專注思考某件事情。

「及時學習」

執著於如何增加生產力,通常會導致效率極低的多工處理。因此,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吧!並且吸收與那件事情的相關資訊,而這正是「及時學習」的意義。此方法不希望人們過於廣泛的吸收資訊,因為「學得廣,不如學得深」,一次只學習一項事物能讓學習成效加倍。

享受有效率、有生產力的工作模式當然並非壞事。但這世界時常帶給我們過多壓力,我們總會被推著努力工作、不浪費一分一秒於無謂的事情之上,且強調高效率的工作模式。若我們無法總是維持良好狀態,我們將會遠遠落後而且再也無法跟上。但到了最後,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

 

別因為對於生產力的執念,而忘記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小事。請享受你一天當中的平靜時刻,包括早晨餐桌上那杯香醇的咖啡,與通勤時灑落在你身上的和煦陽光。雖然誰都理解「今日事,今日畢」的道理,但有些工作若能明天再完成,就別搶著今天做完,而毀了你的生活。

參考來源:Forbes

圖片出處:ryan_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