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百知識:發明、製造、應用、再生,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

art-89198_640

紙的起源

人類製造、使用紙張大約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在紙張成為繪畫或書寫的「記錄媒材」之前,人們使用的主要是石片、黏土板、木簡、竹簡、獸皮與獸骨等。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埃及,曾經將莎草的莖切成薄片來畫圖寫字,莎草(papyrus)就是英文的紙(paper)的字源,但是莎草紙的製法與後來的紙不同,因此不能算是紙張正式的起源。所謂的紙,一般的說法是「萃取植物纖維,將纖維平均分散在水中,接著濾掉水分,再用纖維交織出來的平平薄薄的東西」。

那麼,紙究竟是什麼時候問世的呢?

從中國西漢時期(公元前一七九年左右)的遺蹟中,發現了以麻的纖維製成的紙,據信這種麻紙是全球最古老的紙。這種麻紙在當時主要用來包裹貴重物品,而書寫上仍使用木簡、竹簡、絲綢等媒材。這些媒材有些缺點,例如木簡與竹簡的體積太大,不適於保存,絲綢又因昂貴而無法大量使用。後來到了東漢時期(公元一○五年左右),在宮中當宦官的蔡倫大幅提升了造紙技術,這些發展都記載於中國史書《後漢書》中。蔡倫利用廢棄的麻製品與樹皮等富含纖維的材料,做出適於書寫的紙,因此這種紙有「蔡侯紙」之稱。「蔡侯紙」往西經由絲路傳到伊斯蘭國家與歐洲,往東也透過海路傳到了日本。

那麼,日本是何時開始造紙的呢?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六一○年時,一位名叫曇徵的和尚自高句麗帶來了造紙之法。另外,據說公元六○○年左右,日本的當政者聖德太子也曾鼓勵種植楮樹以造紙,並且做出了四種楮紙。不過,在那之前的彌生時代,日本已經與亞洲大陸頻繁接觸;漢朝在朝鮮半島設置的樂浪郡,也已在公元三一三年被高句麗消滅,應該早有很多漢人搬到日本居住。綜合以上,造紙技術可能在公元六○○年以前就傳到日本了。日本究竟是何時開始造紙的,目前尚無定論。

日本史上明確記載的最早造紙紀錄,是保存於奈良正倉院的戶籍用紙。公元七○○年左右,美濃、筑前、豐前等地就是使用這種和紙來記錄戶籍,顯示和紙的製造方法在奈良時代就已經流傳到全日本。但當時紙張還是貴重物品,即使在平城京,一般的文件都還是使用木簡做為載體。

進入平安時代後,平安京設置了官營的造紙工廠,稱作「紙屋院」。在那裡生產出來的和紙稱為「紙屋紙」,是深受歡迎的高級和紙。但因為紙屋紙依然珍貴,一般庶民似乎無法取得。

傳統和紙

日本將傳統的本國紙稱為「和紙」,外國紙稱為「洋紙」。進入明治時代之後,雖然也開始生產「機器抄製的和紙」,但這種和紙的特性和既有的手工抄製和紙相去甚遠,所以在統計時,仍分類在「洋紙」當中。這裡將專門介紹手工抄的「和紙」。

和紙是何時開始在日本生產的,並無明確記錄。《日本書紀》記載公元六一○年「僧人曇徵造紙」,是關於紙最古老的紀錄,但曇徵並不是發明紙的人。當時距離蔡倫在中國改良紙張,已經過了四百多年,而且那時日本與中國已有文化交流,所以造紙的方法應該早就傳入日本了。《古事紀》、《日本書紀》、《風土紀》、《萬葉集》都是在公元七○○年左右編纂而成,可見當時造紙技術已經普及到日本各地。

接著,從奈良時代一直到平安時代,和紙又有新的製造手法——利用稱為「紙藥」的植物黏液進行「流漉」。紙藥可以從黃蜀葵、繡球花等植物取得。將紙藥加入纖維原料裡,可以讓纖維在水中平均分散,因而抄製出均勻的和紙。和紙會有那麼高的品質,很大一部份要歸功於流漉法。現代在製造和紙時,也會使用紙藥。
和紙的纖維原料有楮樹、結香樹、雁皮樹等。把樹皮剝下,去掉外層的黑樹皮,留下內層的白樹皮,稱為韌皮。把韌皮放入鹼水(草木
灰水)、石灰水之類的鹼性溶液中熬煮,再用乾淨的水漂過,取出白色纖維。取出的纖維要仔細敲打,使其變得柔軟,再放入水中使纖維分散。接著要加入紙藥,然後在水中放入網子抄紙。這時要前後左右均勻搖晃網子,讓纖維
整齊排列、紙張厚度平均。最後,再把抄好的濕紙進行乾燥,和紙就完成了。

到了江戶時代,一般平民也能買得起和紙,人們用它來製作紙拉門、紙窗、扇子、
傘、燈籠,和紙便隨著江戶的傳統生活成長起來,豐富了日本的文化。到了明治時代,能夠量產的洋紙逐漸成為主流,和紙因此式微。但直到現在,日本各地依然保存了傳統的和紙工藝,和紙已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各式各樣的紙—─印刷用紙 塗佈紙化了大濃妝(塗佈紙與非塗佈紙)

提到「化妝」兩個字,大家會想到什麼?許多人為了追求美而化妝,但各位知道嗎,粉底的主要成分,就是細緻的「礦石粉末」。臉上擦了粉底,就能遮掩皮膚的凹凸不平,讓臉看起來光滑又平整。

肌膚可以擦粉底遮瑕,其實紙張也可以,而且從紙張上妝的分量,可以區分紙張的用途與種類。實際作法是將礦石粉末顏料(成分為碳酸鈣、高嶺石等)混合黏著劑,做成液態的「塗料」,然後用塗佈機均勻地塗抹在紙張表面,這就稱為塗佈紙。

剛做好的紙只是一層凝結的薄紙漿,表面還是凹凸不平。這種狀態的紙,稱為原紙。原紙的表面如果不塗佈就直接使用,稱為非塗佈紙。非塗佈紙依照表面的潔白程度,分為高級紙、中級紙與普通紙。非塗佈紙通常用來做成影印紙、筆記本、書本、漫畫書等。

如果用塗料填平紙張表面的凹洞,或是完全覆蓋整張紙的表面,就稱為塗佈紙。塗料不僅能使紙張表面平滑,還可以提升吸收印刷油墨的能力,因此能印出漂亮的效果。

塗佈紙依照塗佈量的多寡,分為美術紙、塗佈紙與微塗佈紙。美術紙用於強調照片印刷成果的月曆、寫真集等;塗佈紙用於雜誌或介紹手冊;微塗佈紙用於雜誌或傳單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特別平滑光潔的紙,叫做「鏡面銅版紙」。它是在塗料乾掉之前,把施以塗佈的那一面壓到金屬面上,使紙張在乾燥後更平滑有光澤,常用來印月曆或雜誌封面。

到此為止,我們介紹了一般印刷用紙,但各位家裡的印表機所用的紙,是稱為噴墨用紙的特殊紙張,其塗料內容與印刷用紙很不一樣。家用印表機的原理,是從噴頭噴出低黏性的墨水來列印,所以紙的表面必須能迅速吸收液態墨水,而且不會暈開。

為何可以在紙上印刷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紙本印刷品,包括課本、參考書、小說、漫畫等,它們究竟是怎麼印出來的?

如果要談印刷的歷史,就一定要提到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他在公元一四五○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術,但是當時光是印一本《聖經》就得用掉三百隻羊的羊皮,所以還需要豐富又便宜的材料,才能真正推廣印刷術。後來人們想到用「紙」來印刷,印刷與紙從此就結下不解之緣。

古騰堡發明的印刷方法,是先製造類似印章的活字,活字塗上印泥(油墨)之後直接壓在紙上印刷,也稱為凸版印刷。

後來人們又發明了凹版印刷與平版印刷(轉印印刷),目前印刷模式共分為凸版、凹版、平版、孔版四種,其中轉印印刷是目前的主流,幾乎所有印刷品都是轉印印刷。

印刷的原理是將油墨印到紙上,所以需要原版、油墨、紙張、印刷機這四個元素。印刷的程序可見右下方示意圖。

為什麼紙可以印刷?紙是由纖維結合而成,各層纖維之間還有更微小的縫隙,這就是紙張最大的特色。我們可以用筆在紙上寫字、可以把油墨印在紙上,都是因為組織之間的空隙產生毛細現象,順利吸收水與油墨,才能固定住印上去
的油墨。

紙張只要一吸了油墨就會留住它,所以才能印刷。

為了在印刷過程中不出現伸縮、捲曲、靜電、卡紙等問題,完美呈現出期待的印刷成果,製紙公司會生產適於各種印刷方式的紙,再出貨給印刷公司(參考下表)。

 

本文授權刊登自臉譜/ 王子製紙《紙的百知識:發明、製造、應用、再生,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

sdsd123dasaas紙的百知識:發明、製造、應用、再生,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

作者:王子製紙
出版社:臉譜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