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對你有何意義?

13078274_1014231335280647_497262585_o

證據顯示,只有少數人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我們要問:「為什麼」?

通常一般人會立即想到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是,許多人相信只有特定工作能讓人找到意義、全心投入、擁有判斷處理權、自主權、以及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如果我們抱持這種觀點,那就意味著只有律師、醫生、銀行家、教師、軟體開發師、公司執行長等少數工作是好工作,而其他人的工作就只是為了薪酬。現實就是如此,他們和我們不同。

又或者,我們相信幾乎每一種工作都有可能帶給人滿足感,阻礙人得到滿足感的是組裝線之類程序化的工作所帶來的高效率導向。組裝線工作可以由低技能水準、沒受過太多訓練的人執行,這促成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爆炸性經濟成長。

雖然我們創造出的社會,讓大家普遍買得起汽車、有線電視、手機、電腦,但卻付上工作無法帶來滿足感的代價。亞當.斯密談到製針工廠的分工作業,闡釋的就是這種使生產力提高的觀點。

所以,要不就是只有少數人的工作可獲得滿足感,要不就是我們為獲得物質繁榮而付上工作無法帶來滿足感的代價,又或者兩者皆是。這兩種解釋看似都有理,但其實兩者都不正確。

帶給人安慰的 清潔工

學者艾美.瑞茲內斯基與同事研究人如何找出工作架構時,訪談一家大型教學醫院的清潔工路克,路克跟他們說:有一間病房住著一位昏迷中的年輕患者,他連續打掃這間病房兩次,但在打掃時,已經接連好幾個月在這裡看護的患者父親剛好沒看見,還怒氣沖沖地指責他偷懶,他就再打掃一次。為什麼這麼體恤?

路克解釋: 我知道他兒子的情況,他已經在醫院待了很長時間⋯⋯,我聽說他的兒子跟人打架後被送來這裡,不省人事,然後就陷入昏迷,到現在都沒有清醒⋯⋯。他的父親天天在這裡看他, 我去打掃他的病房時,他的父親正好去外面抽菸,沒看到我清掃過了。他回來時在走廊上遇到我,突然失控發飆說我沒有打掃。一開始我還想跟他爭論,但不知為什麼我突然念頭一轉,跟他說:「對不起,我會去打掃。」

訪談者:然後你就再打掃一遍?

路克: 是啊, 我當著他的面再打掃一次⋯⋯。我能理解他為什麼這樣,他的兒子已經在這裡待了六個月,他有點沮喪了。我再打掃一次,我不氣他,我想我能理解他的心情。

乍看之下,這種互動並不是清潔工路克的工作,來看看他的職務說明:

● 用機器清潔地毯、沙發、帷簾等室內裝潢。

● 操作機械式清洗機。

● 地板清潔與打蠟。

● 入口區域的清掃與維護工作,例如掃地、撒鹽在道路上以防止結冰、鏟雪等。

● 打掃地面等區域、撿拾紙屑與垃圾。

● 疏通洗臉檯、小便斗、水槽排水孔管,但不拆卸固定裝置。

● 拖地板及走道。

● 收集與處理未洗衣物。

● 操作吸塵器。

● 清潔床邊的設備與用具。

● 鋪床並更換床單被單。

● 收集廢棄物,運送至集中地。

● 濕拖小區域地板或樓梯,以清除溢出的液體或食物。

● 更換燒壞的燈泡。

● 搬動傢俱和室內陳設並適當佈置。

● 收集並運送未洗衣物至集中地。

路克的職務說明並未提及照料患者及其家屬,在他的一長串職責中,甚至沒有一項提到他人。光看這份職務說明,未必看得出路克是醫院清潔工,他也可能是製鞋工廠或殯儀館的清潔工。

如果路克根據職務說明來執行工作,他大可向這位患者的父親解釋他已經清掃過病房,如果這位父親還是生氣,或許可以找一位督導員介入調停。或者,他也可以不理會這位父親,對誤解與指責感到氣憤,然後繼續做他的事。

但是,瑞茲內斯基和她的同事深入訪談路克及這家醫院其他清潔工時,發現路克做了制式職務說明沒要求的事。

研究人員訪談清潔工工作內容,清潔工開始說他們的故事,路克的故事告訴我們,他的制式職責只是他實際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已,另一個重要的部分是讓患者及其家屬感到舒適。

在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幫助他們振作;鼓勵他們,從苦痛和恐懼中轉移焦點;如果他們想說什麼,就當個耐心真誠的傾聽者,路克想做清潔工作以外的事。

 

本文授權刊登自:我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