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通霄:回家,尋找建築的原初

212-06

圖/遠足文化提供

北橫東眼山的森林遊樂區裡,有座漂浮的公共廁所,是廖偉立從美國回到台灣之後的初期作品。

「這個建築師是誰?」「為什麼在這處荒野間,會有一座蓋得如此用力的廁所?」多數使用過這間廁所的遊客,因為印象過於深刻,心裡會產生這些疑問。這不只是間廁所,而是座「超越廁所的廁所」,就像他所設計的橋或教堂,也不只是座橋、不只是座教堂。

那段時間,是廖偉立的困頓期,他毅然結束事務所赴美求學,返台後從零開始,卻苦無一展長才的機會。

「那時我太太帶兒子要去校外教學,身上卻只有五十元。也曾經欠過員工好幾個月的薪水,我太太經常到銀行跑三點半。」廖偉立是笑著陳述這些往事的,當時他甚至把事務所遷移到台北,試圖另闢疆場闖闖看,但恰巧碰上核四停建,許多工程因此停擺。幾個月間,一個案子也沒有,他也只能鎩羽而歸。期間還曾受邀到大陸擔任設計總監,同樣無功而返。

廖偉立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宜蘭法院的案子,曾讓他燃起一絲希望。他當時將所有的力氣與希望都投注在這個競圖上,建築作品的構想與龜山島呼應,造型上加入了古代衙門的概念,這個設計在後來也得到建築評論家阮慶岳好評,但當時卻仍舊落選了。

那天,一切的景象像是一部漫長無聲的黑白電影,從宜蘭走九彎十八拐回到台中的路途格外漫長,廖偉立踩著油門,已經分不清楚,究竟是他開著車,或只是車子領著他、順著道路前進而已。他甚至早已記不得,在那個萬念具灰的當下,他究竟是怎麼開車回家的。

縱使有整整一年毫無案件可做,但廖偉立卻不曾抱怨環境、怪罪時局,因為那對於實際情況完全沒有幫助。對他而言,與其花心思嘮叨埋怨,不如把這段時間當做是自己閉門練功;蓋不了實體建築,那就設計紙上作品。廖偉立替自己「出題目」:城市裡的教堂,或是海邊、山上、山崖邊的教堂。心中的教堂、無所不在的教堂。

只要你願意付出,時間的累積是沒有白費的。原來,在廖偉立的教堂作品實際被創造出來之前,他早就已經練習過千百回了。當時身處低潮的廖偉立當然不知道「教堂」會成為他之後的重要作品,他只知道自己對於建築設計的熱情,是片刻都不能被澆熄的。

在那段潛伏的時間,所幸也有貴人相助,廖偉立一直很感謝好友黃金豐的協助,在廖偉立發不出薪水時,他解囊襄助。廖偉立有天問黃金豐:「你為什麼願意幫我?」對方毫不遲疑的回答:「因為我看得出來,你絕非池中物。」

池中物,隨時都在應戰狀態,只是在等一個「開門」讓他遨遊的機會。沒有案子做,對一位建築師來說,比什麼都慘,連做不好被批評、被看見的機會都沒有。終於,那個廖偉立一直在等的機會,來叩門了。

這座位於北橫深山裡的公廁,是廖偉立在前一個比案敗北後拿到的案子,他樂天笑說,「大概承辦人員覺得我很可憐,就把一個十萬元以下的案子丟給我做。」

高山深邃、氣候變化莫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超過兩百五十個日子都是陰雨綿綿,拖長了施工期。小小的一座廁所,才不過八到十五人的使用量,前前後後卻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蓋好。每從台中上北橫一趟,一整天的時間就過去了,當時的設計費只有六萬,廖偉立卻投入了六十萬的成本。他沒有後悔過,事情一旦決定了,就全力以赴、不計成本,這是廖偉立的信念,更何況他當時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機會」,說什麼也要把握住。

他第一眼看見這處位於深山的基地時,就被這美麗的林相震懾住了,蓋在山坡上的公廁,也要同時成就這片美好,不能破壞環境。因此,「浮起來」的想法,成為第一個閃過他腦海的念頭,「我要讓它像艘浮在森林中的船,跟這片土地輕輕接觸。」

由於基地位置地處偏遠,材料上的選擇與用法也有所限制。像是一般建築常用的混凝土,要以大水泥車搬運,森林區裡的路窄,根本運不進來,若以一般車來載運,混凝土超過一小時就會乾涸無法使用。

因此,建築主體以由地面長出的斜撐柱架構而成,廖偉立選擇台灣常見、具耐久特性的「壓花鐵板」作為表面材料,再與鋼構、玻璃及鐵材等環保建材結合。建材在平地就能組裝,表現對自然的尊重,把施工對於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而山上海拔高、樹蔭多,使用壓花鐵板或鋼材也不會有聚熱的問題,廖偉立所做的每個選項與決定,都是為了要呼應當地的環境與氣候條件。

野地廁所和都市廁所當然也不一樣。在這裡「方便」,讓他想起兒時記憶,在野地郊外,這事躲在棵樹後面就能解決。因此,廖偉立把廁所裡的馬桶配置,也設計成不規則排列,「就跟大自然的樹一樣,沒有排排坐的,我們很自然的在『自然』裡頭,處理完這些事。上廁所時,也像是在跟自然對話。」這座公廁,後來獲得日本SD Review 2002年度獎,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藤本壯介等人都曾拿過這個獎項。

當初為什麼願意花上這麼多的力氣與成本,只為了一間小廁所?廖偉立的答覆十多年來不曾變過,「憑著一股衝勁、desire(想望)就去做了,在這樣的一個天地裡頭,我可以自由創作。只要有人認同我,我的案子就會做起來。」他以小說人物「唐吉訶德」來自我比喻,「就像在跟空中的敵人決鬥,很傻,但是瞻前顧後的話,就什麼都不用做了。」

 

本文授權刊登自遠足文化 《夢通霄:回家,尋找建築的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