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和繼程法師一起禪修

woman-865021_640

禪修的心態

方法,是禪修時唯一的正念。禪修時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在方法裡, 學習方法、練習方法,不斷用功,在這個過程裡完成我們所發的願。

我們為什麼禪修?這是進禪堂前先要問自己的問題。

心態,對禪修有引導性的影響。如果心態不純正,禪修的時候,會衍生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心態調正了,沒有這些問題,才能夠安心的用功。

有些初學者聽說禪修很好,可以得到一些好處、一些受用,想要得到一些好的體驗,因此來禪修。而學了很久的人,有一些可能聽人家說、或看了一些書,直接了當的表明,學禪修是為了開悟。

有經驗的人當中,有些是明白的,知道禪修不是要得到什麼,他們懂得在禪修的過程中,所有的體驗都是要放下的。可是,他們可能有另外一種心理,想要來失去一些什麼;原本有的,現在覺得不好,不要它了,希望通過禪修把把它放掉。這種心理初學者也會有。生活中很多問題,導致心理上承受很多負擔,比如說煩惱、緊張或焦慮的情緒,聽說禪修可以產生一種類似治療的功能,這些不好的、不想要的,都可以放下。

調正禪修的心態,才能安心用功

禪修,當然可以發願。聖嚴法師說過,來禪修的時候要發願。禪修時發願的意思是,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明確的目標來用功。我們可以發大的願,比如開悟,或四弘願裡的「煩惱無盡誓願斷」,把所有的妄想、煩惱都清理掉。甚至,每一次禪坐,都可以發願。

不過,大部份的人發願了以後,緊緊地抓住這個願,以至於在用功的時候,願反而變成了妄念!這是發願最大的問題。怎麼說呢?想要得到跟想要失去,是同樣一種心理。刻意去做一件事、想得到什麼,心有所求,我們就會累,會得到更多妄念,更多昏沉。而想要放掉、失去什麼,其實也是一種得到,我們不想要,這表示我們會「得到」一種經驗,「不想要」什麼的經驗。

有所求的心態,包括「得到」或「失去」都是一樣的,要注意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們禪修的障礙。好比說,想要丟掉煩惱,最後發現的確有所失去,但失去的是信心,因為煩惱不但沒有丟掉,煩惱反而更多了;我們還會失去耐心,因為禪修的方法用不上。所以最後,我們得到的,不是我們想要的,失去的,也不是我們想要丟掉的。

說到這兒,禪修,是為了什麼呢?禪修的時候,要做什麼呢?禪修,是為了把我們的心簡化,讓它更單純。來禪修,心態也要很簡單,就是來學習方法,練習方法,在方法裡專注用功。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進入禪修。

方法,是禪修時唯一的正念

禪修可以發願,但是,一進到禪堂開始用功的時候,連願都要放掉。緊緊抓住它,願是不會自己實現的,它只會變成妄念、阻礙修行。發願,要通過方法來完成和實現,這是願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整個禪修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在方法裡, 學習方法、練習方法,不斷用功,在這個過程完成我們所發的願。

所以,用功的時候,方法是我們唯一、最主要的正念。至於學習、練習方法的過程中,我們會有什麼樣的體驗?什麼東西放下了、或者丟掉了?那是用方法的時候可能產生的效果。心態能夠調整成這樣,我們的心才能簡化,不增加什麼,心的負擔自然減輕,心也更加單純,全心全意投入方法,對這個方法愈來愈熟悉,我們會發現,很多不必要的干擾自然而然都可以放下。禪修的心態就應該這麼簡單。

開始打坐

方法是禪修的中心。方法是一種善巧。藉由外在的技巧、次第,一步一步練習,持續用功,清楚明白,不受動搖,讓心原本俱足的功能完整顯現,這就是禪。

禪修是來學習方法、練習方法,不斷用功,所以,方法是整個禪修最主要的中心。

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認識:方法是一種善巧。方法是技巧性的,是外在的,我們通過一定的形式、各種步驟來學習、練習。這是禪修最先要學會的,才能持續用功。方法要能夠用得上、用得好,要了解方法是依一定的原則、原理在運作。

如果我們只懂外在的技巧,而不明白技巧內在蘊含的道理,那麼技巧用久了以後,可能會變成一種慣性,變成了慣性,方法就沒有活力,就不能發揮作用。所以,學習方法,除了要知道技巧如何運作,也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子運作,背後依循什麼原理、原則,這樣方法就能用得很活,不會老去、僵化。方法有生命力,才能夠發揮它的功能,我們才能通過方法,完成我們所發的願。

方法運作的次第由外而內,先調身、調息,最後調心

方法,也就是技巧,在運作上有一定的程序。它是由外而內,先調整身體,再深入一層去調和我們的心。在調身體和調心的時候,我們會覺察到,身心之間有呼吸這層功能,這也需要調和。所以,用功的基本次第就是,調和身體、調和呼吸、調和心。

所以,「調身」是用功的基礎,是最先要處理好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都是處在動態中,我們的心,通過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作用,都是對外攀緣、對外追逐的。調身的意思,就是要藉由這個身體,讓身體先靜下來,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夠收攝回來,才能安定下來。

坐姿讓身體既放鬆又醒覺,是最理想的用功方式

讓身體靜下來,坐姿是最理想的。我們坐住的時候,身體可以放鬆、休息,而於此同時,我們的心卻可以保持在一種警覺或覺照的狀態。身體放鬆、休息,心繼續保持覺照、覺醒,這樣的身心配合,才能夠讓我們實際用功。

如果身體沒有放鬆、不能休息的話,我們的心很容易跟著身體動,心雖然保持在某種醒覺的狀態,可是是散慢的,甚至動亂的,是沒有辦法調和的。然而,如果身體完全放鬆或者休息,比如躺下來,進入到睡眠狀態,我們的心就沒有覺照、沒有覺醒了,這樣我們的心也不能用功。所以,調身要用坐姿,身體靜下來,心是安定的,同時是覺醒的,這樣可以方便我們用功。

行住坐臥都是禪,都可以用功,不是嗎?基本上這個理解是正確的,但前提是,身心都已經調和得很好,方法也用得很好,所以任何一個時刻都可以用功。可是,大多數人實際的身心情況是,長期處於散漫、甚至雜亂的狀態,並不調和。如果越過身體,直接進入到心去調和,身體的狀況所產生的問題,對心反而會產生干擾,甚至成為一種障礙。這是為什麼要先從外在的、比較粗的身體進行調和,讓身體放鬆之後,進一步調和呼吸,再藉由呼吸進入到調心的這個功夫,一層一層進去,才能夠比較完整、比較清楚的把握到這個方法的運作。

方法,就是禪修的法門,幫助我們調和身心,讓身心安定下來。如果以正確的姿勢、正確的調和方法,用得上去,可以持續用功,那麼這個功夫就可以用到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當然行住坐臥都可以用功。

 

本文摘自《安心──和繼程法師一起禪修》,本事文化出版

asfsdsddssd2安心──和繼程法師一起禪修

作者: 繼程法師
出版社:本事文化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