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人生4 大風險地雷

人生其實處處是風險,當我們聽到各種不幸事件時,首先應該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轉移風險?哪些風險會讓自己或家人的生活從此變調?也就是說,買對保險的第一步,先從認識風險開始。

經常閱讀《蘋果日報》或《爽報》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報紙上刊載的一則則等待社會捐助的報導,持續關注這些真實案例後可以發現:死、病、殘、貧就像是連體嬰,壞事總是「做夥來」(台語),譬如「妹妹捐脊髓救罹癌哥哥」就是一例。

抗癌的醫療開銷原本就很驚人,唯一的經濟支柱:父親,卻在這時心肌梗塞猝逝,房子還留有大筆待償貸款。原本和樂的家庭禍不單行,「重病」與「早逝」的風險接連重創兩位親人。

當我們閱讀著這些案例,並且伸出援手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如果是發生在自家的話,能夠安然渡過嗎?」。大多數人都是在人生階段轉換、或是面臨重大危機時,才會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步步驚心,人生4 大風險地雷

但是人生其實就像在玩電腦遊戲「踩地雷」,地雷可能就藏在下一步。因此當我們聽到各種不幸的事件時,應該主動思考,要如何轉移風險?到底有哪些風險地雷會把自己的人生炸到變了調?買對保險的第一步,先從認識風險開始。

會讓家庭財務破洞的都是風險,不過特別需要保障的是「機率低、但會讓財務破大洞」的風險,譬如早逝風險、重殘風險、重病風險;或是「機率100%、但不是明天立刻就來」的風險,譬如老年風險。

早逝風險:責任未了、子女太小

棒球教練徐生明、藝人戎祥、大炳、申東靖、安鈞璨,這些名人的共通性是甚麼?他們都是提早撒手人寰。徐生明享年55 歲,申東靖甚至還不到30 歲。早逝風險當然不只是發生在名人身上,名人不幸遭遇最重要的意義,是因為媒體的大量報導,提醒世人:人生無常,棺材不是只裝老人,風險可能會比明天先報到。但是一死百了,為什麼死太早也是風險?因為扛家計者早逝,如果儲蓄有限,至少有四項常態性開支會受影響:生活費、居住費(房租或房貸)、孝養費、教育費,不僅家人日子過不下去,甚至會流離失所、子女學業前程被迫中斷。

重病風險:臥病太久、開銷太重

生病也是風險?我們不是有全民健保可以倚靠嗎?健保是社會保險、不是商業保險,提供的只是最基本的保障,譬如癌症標靶新藥;等不到健保病房、必須選擇雙人病房的自費差額;虛弱病體需要照護的看護費用,如果儲蓄有限,這些開銷都會增加原本已經吃緊的財務負擔。

重殘風險:工作失能、拖累家人

在積蓄有限時,重殘風險甚至會比臥病風險還嚴峻。因為大多數疾病病癒後可以重返工作崗位;但傷殘往往是永久性的,也就是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不僅無法再扛負家庭責任,因為需要被長期照顧,還會拖累家人。(重殘風險詳見下一篇「讓全家人都活不下去的「重殘」風險」內容。)

老年風險:活得太長、老本用光

老年危機更要如臨大敵,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甚至是晚年體衰多病。譬如勞保雖然有提供老年給付,但是所得替代率偏低、還有破產疑慮。

很多年輕家庭會特別防範死、病、殘等風險,對於老年風險卻是掉以輕心,因為距離太遙遠,就像是「溫水煮青蛙」,等到人生一瞬、風險逼近眼前時,已經錯失準備良機。

死、病、殘、老四大風險,難道不能只靠儲蓄應付嗎?我們要思考的是,忙碌一生不只是為了善盡各種人生責任,還有很多的夢想願望,譬如購屋、購車、進修、創業、壯遊世界;或是人生更高境界的利己利他。

有限儲蓄既然要同時應付:風險責任+夢想目標+利己利他,意味著風險一但先發生,勢必掏空有限積蓄,夢想目標、或是利己利他都將跟著泡湯。只有用「低保費、高保障」的保單,將難以承擔的風險轉移出去。因此薪水少、儲蓄少,更需要買保險,買保險,是為了愛自己、愛家人,讓家人或自己,可以有尊嚴地活下去。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 朱國鳳, 邱正弘《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第一本教你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的強效工具書

asdfasdsd00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第一本教你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的強效工具書

作者:朱國鳳, 邱正弘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