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走向貧窮化的年輕人,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被困在低薪、低保障、高物價的「新貧世代」,為什麼無法脫貧?

bakers-865460_640
2013年秋天,我正在進修,那是我近十年內的第一學期進修學業,我擁有兩份兼職工作,而我的丈夫湯姆是個全職工作者,當時我們正在撫養我們的兩個女兒。多年來,這是第一次,我們覺得一切看起來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在結束了一個特別辛苦的輪班工作後,我在網路上消磨時間,然後在一個我常逛的論壇上看到某人拋出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窮人們過日子的方式看起來像是自我毀滅?」我針對這個問題寫下我的答案,點擊了發文選項,然後我沒再多想它,至少接下來的幾天內是如此的。下面就是那篇文章。

*********

為何我做出糟糕的決定,或者,何謂窮人思維。

這篇文章不是要要條理清晰的去建構出解答,而是一些隨機的觀察,可能有助於你們了解窮人的心路歷程。我認為,我們往往把貧窮當作一個純理論問題,我們可以理解什麼是貧窮、怎樣叫做貧窮,但卻不知道「為何」貧窮;我們可以看到貧窮的系統性問題,但卻很少有窮人跳出來站在窮人的立場告訴大家他為何翻不了身。因此,我想試著現身說法。

休息是有錢人才能擁有的奢侈品。我在早上六點起床趕著去學校(我的課程選滿了,但只有兩堂課需要親自出席。),下課後要工作,再來我得去接孩子,再之後去接我丈夫,然後我有半小時的空檔可以和他換班,好讓我趕去上第二份工作。我下班回家時已經差不多午夜十二點半了,但我通常還要應付我的課程和作業,所以等我上床時已經半夜三點。我不是每天都這麼過,一星期中我有兩天可以從前面提到的責任義務中脫身,我利用這段時間來打掃房子並尋求馬丁尼的撫慰,好好看著我的孩子一個小時以上,以及,補做功課。那些夜晚我可以在午夜就躺在床上,但如果我睡得太早,在其他我有他媽的一堆事情該做的夜晚就沒法熬夜了,而我要去第二份工作的路上要開一小時的車,所以我不可以冒著打瞌睡的風險。除非我已經病得很重,否則我根本沒辦法有不工作的一天,這一切會讓人沒辦法好好思考自己在幹麻,而只能重複趕場,從這個任務趕到嚇個任務去。在這一團混亂中,計畫這玩意是不存在的。

我第一次懷孕時,我在一個汽車旅館的禁煙房住了一陣子,我有個沒冷凍庫的迷你冰箱和微波爐,好執行我的婦幼兒童營養計畫(譯者註:Women、Infants and Children,縮寫為WIC,是美國的全國性計畫,給低收入的母親、孕婦及幼兒提供營養食品。)我從罐子裡面挖花生醬吃,嚼冷凍捲餅,因為這些食物只要兩美金就能買到十二份,我要是有個爐子就不用遷就這種便宜貨牛肉捲餅了,但我需要吃肉,我懷孕了,也許我沒辦法獲得產前護理,但至少我還聰明到知道在懷孕時該吃蛋白質和鐵質。

我知道怎麼煮飯,我為了從高中畢業而上過家政課,而很多我這個階層的人甚至沒這個水準,花椰菜噁心斃了,你必須用上正常的爐子、鍋子、香料,然後不管多累,你都必須洗那些盤子,不然那些盤子就會引來一堆蟲子,這些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個陌生的技術工作,這並不誇張,而且非常實際的,如果你搞砸了這個,你可能會害你的家人生病。我們試著不要太努力去爬到中產階級,因為試圖爬上中產階級這件事是不太可能實現的,而當我們嘗試努力去做卻又再次失敗時會讓我們感覺更糟糕。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嘗試了,吃點好吃又便宜的食物還比較有意義,這讓我們保持好心情,垃圾食品是我們還能享受的樂子,為什麼我們要放棄垃圾食物啊?我們能享有的就只有這一點點了。

離我最近的計劃生育機構(譯者註:Planned Parenthood,受美國政府資助的非營利機構,提供的主要服務內容包括女性疾病篩檢、避孕及人工流產等。)要三小時的車程,汽油是筆不小的開銷,很多女人負擔不起,而即使你就住在附近,就各種角度來說你也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在那裡進進出出。我很清楚我們不是「有了孩子」而是「養孩子」,我們想要孩子的理由和富人想要孩子的理由是一樣的,我們對於生育後代和其他所有事情的渴求是相同的。沒人喜歡窮人生養小孩,但他們對墮胎這件事的評定卻更加嚴厲。

除了方便的速食以外我們無法擁有其他許多的方便了,尤其是當愛國者法案(譯者註: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美國國會通過此法案,以防止恐怖主義為目的而擴張了美國警察機關的權限,其中包括擴大控制金融活動。)通過後,要弄到一個銀行帳戶是難上加難,而如果你沒有銀行帳戶,你就得花上大把時間去搞清楚哪邊可以把支票兌現及取得匯票以支付帳單。大多數汽車旅館現在都有「沒信用卡就沒房間住」的政策,曾有這麼一次,我身上帶著將近一千美金,在大雨中的舊金山繞了五個小時,就算我願意給五百塊的押金並把我的手機抵押在旅館櫃檯作為擔保,我還是沒辦法租到一個房間。

沒有人能好好的省察自己的沮喪。你們必須了解我們一直處於筋疲力盡,我們永遠看不到希望,我們永遠不會得到假期,永遠。我們知道現在的貧困使我們永遠無法脫離貧困,這使我們沒有動力來改善我們自己的處境,因為我們看起來沒好得足以配上某些工作,所以我們乾脆不申請那些職位了,我有能力當一個優秀的法務秘書,但我已經被拒絕了不止一次,理由是我「不符合企業形象」,其實這句話就是換個好說法來陳述「窮光蛋,給我滾出去。」我的廚藝不錯,我可以好好的藏在廚房裡面烹調,但我的老闆決不會讓我當個侍者,因為我「不符合企業形象」,我長得不漂亮,我缺了牙,我的皮膚讓我看起來像是老在熬夜並靠B群、咖啡和尼古丁撐著,美貌是你負擔得起時才能得到的東西,當你夠漂亮時才能得到那些體面的工作時,嘗試這個是沒用的。

燒菜總是會引來蟑螂,沒人意識到這個,我花了很多時間用牙籤刺穿蟑螂,並把蟑螂串留在牙籤上來嚇阻其他蟑螂繼續入侵。雖然這起不了作用,但還蠻有趣的。

「免費」只存在有錢人身上,我很高興我的學校裡面放了一整盆的保險套讓人取用,但事實上大多數窮人根本不會踏進大學校園裏面,我們不屬於那裡。你說診所?那真是太棒了,但我們不會去,因為去診所還要付掛號費。更何況診所裡的傢伙會告訴你,你需要的是專科醫生,欸你認真的嗎?不如這麼說吧,對窮人來說專科醫生就如同在火星那樣「唾手可得」!「價格低廉」和「浮動計算」對我來說像是「你得花的錢」,實際上根本於事無補!

我抽菸,香煙很貴,同時也是最棒的選擇,你看,我一直,一直是精疲力竭的,香煙是一種很棒的興奮劑,當我累到連一步都走不了的時候,我只要哈一口就可以再多撐一個小時,當我被激怒被擊倒,當我無力再多完成一件事時,我抽菸,然後我會覺得好一點,就這麼一分鐘,這是我唯一擁有的放鬆方式,這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卻是我唯一可用的方式,我發現這可以讓我免於崩潰或爆發。

我做了很多拙劣的財務決定,但從長遠來看的話那根本沒差,我永遠都無法脫離貧困,我這星期就花這筆錢,跟我完全不花或只花一半又有什麼差別?犧牲並不表示會讓情況改善,把我拖進爛泥裡面的可不是我在溫蒂漢堡裡面花掉的五塊錢。現在我證明了我是個窮人,現在是,以後也永遠是,活在一個缺乏樂子的慘淡人生中、只為了有一天可以來一次大採購——這是不值得的,從沒什麼巨大的喜悅降臨在我身上以讓我堅持下去。當你口袋裡還有點錢時,那些錢就會產生一股拉力去讓你過上一點你可以過上的好日子,因為不管你多麼有責任感,反正你三天內就會宣告破產,當你永遠都沒辦法有足夠的錢時,那點錢也就沒什麼意義了,我想很多情況都是如此。

貧窮使人前途黯淡並長期阻礙大腦思考,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有人四個孩子有四個父親,而非同一個生父,你抓住任何一段能讓你活下去的關係,你不知道那個讓你感到值得的拉力有多強,那是為了活下去的必需品,甚至比食物更加基本,你走向那些曾經讓你感到愉快的人,儘管這樣的愉悅可能只有一小時,而那就是你僅能得到的選擇,你可能無法和他們長期相處,但這一分鐘他們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充滿力量而有用的人,所以一個月後發生什麼事都無關緊要了,我們對一個月內可能將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就如同對今天即將發生或上週發生的事情同樣不感興趣。這些通通不重要。我們不做長期的打算,是因為如果我們試著做了,最終也只會心碎,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抱持希望。當你發現那些你能得到的東西,接受那些就好了。

我不是在爭取同情,我只是試著從人性層面去解釋為什麼會有人做出讓旁觀者覺得很可怕的決定。這就是為什麼窮人的生活都是如此,這是防禦機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不同的思考模式,這樣的思維對窮人當然是不利的,但是卻比較安全。就這樣了,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們了解窮人的思維。

*********

當時我想,大概只會有幾個人讀我的文章吧,但如霹靂般,許多人開始分享這篇文章,有些人建議我把這篇文章提交上去,好放在我們常去的網站首頁上,這個做法並不罕見,所以我做了,接下來我所知道的事情是——這個世界已經天翻地覆,赫芬頓郵報(譯者註:一個美國主要的新聞網站及聚合部落格。)把我的文章放上頭版,福布斯也跟進,接著商業內幕(譯者註:一個美國的商業及娛樂新聞網站。)也刊登了這篇文章。

在那篇文章開始病毒性傳播後,我收到了很多電子郵件,那些人告訴我他們不贊同我的說法,他們應對貧窮時的做法跟我不一樣。這麼說是既公允也正確的,牢記這點吧,既不公允也不正確的是我收到的許多批評,推論我是那類不道德的窮人,這些批評中有許多似乎集中在認為我事實上並非出生於貧困家庭,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發現她沒辦法租到房子,然而這邊我們有個術語來說明這樣的現象:向下流動(downward mobility)。這個社會現在有無家可歸的博士們及比那更多的中產階級在領取食物券,貧窮對許多人來說是現實情況,窮人比我們所願意承認的人數更多。

雖然總體而言,大多數的回應是一致的,我收到數以千計的電子郵件,許多人告訴我他們也有同感,他們了解我在試圖描述的是什麼,他們告訴我他們的故事——那些困擾他們的事情,以及他們是怎樣去應付他們的生活,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感受,那些生活不是長鏡頭拍攝下的產物,窮人常常談論這些事情,但沒人聽我們說,我們通常毫無機會來解釋我們的邏輯是什麼,你剛剛所閱讀的那篇原文,和這本書,都只想做一件事情:解釋。我盡力讓你們知道作為窮人是怎樣的一回事,而可以肯定的,這只是窮人生活的其中一個版本,窮人的數量是數以百萬計的,我們的生活經歷和反應就如同我們的性格和背景那樣多樣性。

跟多數窮人比起來我不算過得特別差,但事實上,這就是個重點,這樣的日子正是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人民在過的生活,我們用各自的方式來應付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做著差不多的工作,住在差不多的地方,有著相同的無力感,認為自己無法改善生活。相信我,那些激增的社會福利救濟名冊並不會讓我們比其他人還要快樂,沒有人想這樣長大,並在收集食物券的同時夢想著從事兩份毫無意義的兼職工作,這只是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沒有太多選擇可選了。

實際上,美國城市研究所發現,有一半的美國人在他們六十五歲以前的某些時間都會經歷貧窮,其中的大多數人(百分之七十五)會在短時間(四年)內脫離貧窮,但仍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窮人沒法擺脫;這個研究還發現貧窮的時間越長,就很可能意味著你永遠無法擺脫貧窮的宿命。

大多數生活在底層的人,他們的生活是貧窮和比貧窮稍好些的循環——有時他們還算過得去,但有時又沉沒到水平線以下,這取決於這一年中他們找了怎樣的工作及他們的健康情況如何,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向下流動(downward mobility)就宛如流沙一般,一旦貧窮抓住了你,你的選擇就會開始受限,這種情況會持續到貧窮終於完全吞沒你。

我之所以滑落到底層,是因為我的決定,再加上一些很糟的壞運氣所導致,而我認為這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如此,往上爬升的路徑被鉛製的隔板封住,而中低收入階層和貧困階層間的隔板卻充斥著縫隙,而我們許多人就生活在那如同海綿一樣充滿孔隙的隔層中。

我落入貧窮的過程非常普通:我在十六歲那年為了上大學而離家,我表現得像是你期望一個青少年能有的舉止那樣好,而十幾年來我和我的家人關係疏遠;當我發現大學除了讓我拿出貸款以外沒有什麼好處時,我退學了,因為我沒有上大學的條件;我找了工作,不是因為那是個明智的決定,而是因為那份工作是我能有的第一個機會。

我需要繳醫療費,我已經失業一陣子了,一個酗酒的司機毀了我的車,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在這場災難中被摧毀了。

所以,貧窮是我們所有人的潛在結果,而非取決於先天或後天,原本窮還是不窮。

這是個巨大的社會問題,而我們才剛開始搞清楚技術革命和全球化大大增加了不平等,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事情指責一般市民,同樣也不能因此而責怪特定企業——這是我們集體的決定。

大環境的變化部份是因為糟糕的政策決定,部分是因為沒有人預見的某些因素。要求一個特定的企業做得更好,就如同要求一個特定的窮人更節約生活——儘管正確而有益,但實際上要執行卻並不容易。多數的企業就如同多數的人一樣,都不是那頂尖的百分之一,他們無法主導市場的方向,而是因為市場而隨波逐流,更何況任何有錢的混蛋都可以去買下並經營一間公司,他們並沒有聰明到在人力資本上做長期投資。

我不反對資本主義,即使我歷經挫敗,而多數美國人(包括窮人在內)也並不反對資本主義,我們欣賞「任何人都可能成功」這個主意。我反對的是那種吞掉一大堆公民的生活,然後不管他們多努力都要求他們離開的資本主義。如果我們能認同窮人們做了那些必要的苦差使,而做那些粗重活也是有尊嚴的,我們就可以把工作變得快活一些。

換句話說,我不是說沒有人該去刷洗這邊的廁所,我想表達的是,與其老是覺得掃除廁所的工作讓人作嘔,不如去感謝那些清掃廁所的人,因為如果沒有那些人,那麼你就得自己去做那些討厭的工作。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會小心的掩去那些足以辨識相關人員的詳細資訊,大多數跟我共事的人早已轉換職務,現在在其他地方工作,然而為了以防萬一,我會變更地點、個人資訊和姓名,以保護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包括我自己在內,沒人會想到我居然會寫一本書。

在此我說明一下本書中某些詞彙的定義,這些是我自己下的定義,但我在此預先告訴你這些詞彙所代表的意義。貧窮(Poverty)就是當兩角五分對你來說都是他媽的奇蹟時;窮(Poor)就是當一美元就是個奇蹟的時候;破產(Broke)則意指五塊錢就是個奇蹟;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就是你快破產了但還有地方住,不至於一文不名;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就是還能擁有一些小玩物並住在一個好地方——我說的「好」,並不是指別緻,我是指你買得起自己的家具而不用去租它們,雖然你還是擔心帳單,但你不至於無家可歸;而有錢(Rich)就是比前面講的那些都好的狀況。

這本書並不面面俱到,但它集合了我試圖重返原本生活的部分情感和經歷,其中有些不合邏輯,有些違背常理,還有些互相矛盾,但那是因為我是個普通人類,而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當然我也有我沒經歷過的事情,這本書並非要試圖提出那些跟我不一樣的人是如何在很多方面中比我更弱勢的情況,去經歷我能想到的每一個實境。(除非你跟賽馬一樣被眼罩限制了周邊視線,不然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我想陳述我的感受,像我這樣的人——相對來說算是年輕的、被視為白種人、天生善於交際、聰明而擅於辭令、受過良好教育而愛好學習、有辦法反覆舉起五十磅重的物品——但許多時候,即使我擁有這些,我仍然看不到希望。我完全無法想像那些比我遭受更多歧視、或是成長過程中不像我幸運擁有這些基本技能的人,他們的生活到底會有多麼艱辛。請你們也記住這點。

最後我想明確的告訴你們:我並沒有花時間在本書中談論那些我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像是我的愛情、我的興趣、我的朋友,儘管我擁有這些,因為——再一次強調——我是個人類。這些事所有人都會擁有的,但你們現在感興趣的是窮人獨有的東西,以及我們這些窮人如何去應對。我會把重點放在我的生活中時常遭致批評的部分,並解釋當我遭遇那些事情時我的行動方式,我將在此告訴你,那個當下的我為什麼那麼做。

所以現在就跟我一起來看看貧窮對於生活各個層面的衝擊,以及其他人是怎樣來看待窮人的:關於我們的職業道德(或缺乏職業道德);我們的性生活(這方面絕對是太多了);我們應對生活的方式(沒規矩的窮人);我們的保健方式(我知道你仍然無法相信我居然抽煙)等等,跟我一起來吧,這並不都是輕鬆愉快的,但也許在過程中,你可以知道你的美國人同胞有怎樣的生活歷程。而且說真的,我希望你能從中學到一些跟自身有關的事情,也許你會開始有些不同的想法。

現在,我們開始這本書吧,感謝你願意抱著開放的態度。如果你已經讀到了這裡(我在文中植入一些不敬語言作為測試,以確保你還能讀到這裏。),你可能就能明白我想做的是什麼。

 

本文授權自好優文化/琳達.提拉多《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

revenueandfood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

作者:琳達.提拉多
出版社:好優文化

 

圖片來源:skee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