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牙齒健康、咬合好,遠離腰痛、肥胖、失智、心臟病

dog-889376_640

牙齒健康、咬合好,是孩童聰明學習的關鍵

讓孩子用「上唇」攝取離乳食品,練習咬的動作

「咬」的基礎在約2~3歲時逐漸成型。開始的時間點是斷奶期。此時期重要的是上口唇,也就是上唇。增田院長是經驗豐富的兒童牙科專科醫師,他表示,在吃離乳食品的孩童,可分為能巧妙運用上唇進食的孩童,和做不到的孩童。

增田院長說,「在斷奶期,重要的是嘴唇,尤其是上唇。幼兒的『咬』,並不是在口中咬,而是用嘴唇捉著咬。然後,利用前牙和後牙咬到軟之後,再吞下去。因此,餵離乳食品時,很重要的是要一邊注意上唇一邊餵。要促使幼兒用上唇去捕捉食物。重點是,給食物時不可放入口腔深處。」

餵離乳食品時,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咬』和『吃』始於嘴唇」。用湯匙餵離乳食品時,要從下方拿到嘴邊,放在下唇上。讓幼兒用上唇捕捉含住,然後慢慢抽走湯匙。要注意不要放入口腔深處,也不要自上唇這一側放入。

另外,為了鍛鍊嘴唇,必須從小多練習舔和啃的動作。幼兒藉由咬和吸吮,將感覺傳達到腦部來學習。據增田院長說,聽說有孩童因為無法順利學會那種感覺,所以上唇不會動。上唇和腦部是直接相連的,刻意鍛鍊很重要。

停止餵食可鍛鍊嘴唇的離乳食品在一歲到一歲半時,這個時期很重要的是,要確實做到讓孩童「用手抓著吃」。

增田院長說,「用手吃東西,能讓孩童牢牢記住一口的份量或食物的感覺。我想拜託各位母親,請不要認為『食物被弄得亂七八糟的、好髒』,要堅定地讓孩子用手抓著吃。」

嬰兒期的咬合咀嚼需閉上嘴唇、好好咬;在斷奶期鍛鍊嘴唇,則嬰兒期的咬合咀嚼就會發展得很順利。

咀嚼力差的兒童「嘴巴會開開的」,容易罹患牙周病

若未能充分學會用嘴唇捕食的機能,舌頭或咀嚼肌也會受到影響。在乳牙萌發完成期(乳齒列期),頭部的側頭肌特別發達。此外,口唇周圍的肌肉、臉頰的肌肉,以及嚥下去時的上咽縮肌,全部都連在一起。這些肌肉發育得好,咀嚼功能就會很協調。這也會影響到顎部的形狀、大小和平衡。上唇的訓練要在三歲前進行,不然,不太容易學會。還有,進食的姿勢也很重要。進食時若撐著手肘且身體前傾,或者腳晃來晃去,是無法好好咀嚼的。

經過這些訓練之後,4~5歲時嘴巴周圍會比較緊實,然後臉型逐漸成形。

那麼,什麼是不自然的咬法呢?根據昭和大學小兒齒科學井上美津子教授等專家所言,一快,二進食時常喝水(用水沖下去),三用單側咬。

除此之外,咀嚼的節奏也很重要。好的咬法,是閉上嘴巴並有節奏地咬,而不自然的咬法則是張著嘴巴且節奏紊亂。而且,喝東西時,頦(下唇下方的肌肉)是緊張的。當嘴巴周圍的動作奇怪時,舌頭的動作也很怪。

另一方面,咀嚼肌群較弱的孩童,其上口唇易呈富士山形狀、嘴巴開開的、而且嘴巴周圍多半鬆垮。一旦「嘴巴開開的」,不只會影響到咀嚼功能,也會變成口呼吸。若長期如此,恆牙長齊時,會引發牙齦炎和牙周病。重要的是要能夠確實閉上嘴巴,用鼻子呼吸。

這個時期之所以採用不自然的咬法,理由包括蛀牙、咬合異常、舌頭異常、吸手指等習慣,以及骨骼異常、鼻疾、扁桃腺肥大、外傷、生活環境等,其中又以蛀牙最常見。有蛀牙就無法正確咀嚼。不是能吃就好,為了能夠確實咀嚼,很重要的是不要產生蛀牙。

三歲前零蛀牙,為咀嚼力打基礎

蛀牙多的孩童,容易無精打采、缺乏幹勁。有一位三歲小女孩,因蛀牙而失去前牙。她無法用嘴唇順利進食。她不是用嘴唇去抓食物,而是整顆頭往前探,試著去吃。她無法做出細微的嘴唇動作,也無法吹熄燭火。由於沒有前牙,她也無法清楚發音。

增田院長在原本是前牙的地方裝上兒童假牙,並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咀嚼訓練,例如嘴唇按摩、發母音、尤其是噘嘴發「嗚」的聲音、用嘴唇夾住薄的東西並確實閉上嘴巴咀嚼、口腔體操等。此外,有時候,為了做「咬緊」的訓練,也會使用管子或橡皮障。

進行「咬」的訓練約一個月後,她學會了正確的咬法,變得可以吹熄燭火,也很會用吸管喝果汁。而且,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堅定自信。增田院長說,「透過乳牙確實地刺激腦部,可說是為那孩子的人生打好基礎。妨礙咀嚼的蛀牙對孩子的將來也有影響。正因為如此,三歲前不可以蛀牙。」有些母親認為,乳牙反正會換牙,就算蛀蝕也無所謂,但是其實之後的恆牙會延續乳牙的狀態。

經常咀嚼的幼稚園生有良好的計算能力

6歲時,最裡面的牙齒會長出來,這顆牙又名「六歲臼齒」,是第一顆恆牙,正式名稱是第一大臼齒。這顆牙齒是咬合和齒列的基礎,這顆牙齒會決定齒列。如果這顆六歲臼齒蛀蝕,或沒有長在正確位置,日後恆牙齒列會出問題,齒列不好,咬合咀嚼也會不好。

在這個時期,正確的咬法和吞嚥方式尤其重要。此時正值顎骨和咀嚼肌成長發育的時期,為了創造出恆牙的生長空間,正確的咬法和吞嚥方式不可或缺。

咀嚼會對腦部發展造成影響,此事對成長期的孩童尤其重要。在成長期間,恆牙開始生長之後,咀嚼肌會膨脹,藉由鍛鍊咀嚼肌,頭顱會不斷增大。運用可測量腦血流的正子斷層造影做研究,證實咀嚼可大幅增加腦血流量。腦部活化和提升學習效果有關。以幼稚園生為對象的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如下:食用需確實咀嚼的餐點的幼稚園生,計算能力比其他幼稚園生好。

增田院長說明,「齒下方的牙周膜,跟傳遞情報到腦部的三叉神經彼此相連。小時候若蛀牙,神經受到破壞,牙周膜會破爛不堪、感覺也會變遲鈍。這麼一來,三叉神經無法接收到足夠的訊息,腦部就不會活性化。」

連接到腦部的神經斷掉一根,會影響到孩童的運動和感覺,也會令他們缺乏幹勁。在發育期蛀牙,可能會對腦部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在成長期,好好咀嚼這件事,就如同充分攝取營養一樣必要。為了要確實咀嚼,最重要的是,不要有蛀牙。

咬合跟臉型、外貌大有關係

在人格逐漸成形的時期,臉型也會逐漸成形。咬合正確,臉會左右對稱,如果咬合不平衡,顎的位置偏向一邊,那麼身體也會歪斜。

增田院長的診察病例中,有一位顎左右錯位的男孩。當他踢足球時,球會飛到旁邊。在矯正好顎的位置之後,不只是他的姿勢變好,連踢出去的球也變得很直。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此時期視力下降的人變多和咀嚼也有關係。這是一項關於未充分咀嚼可能會導致視力低落的研究。調查對象為秋田縣學生,從國中生到短期大學學生均包含在內。結果發現,第一大臼齒的牙齒有三顆蛀牙以上的孩童,其視力比兩顆以下的孩童差;而經常吃堅硬食物的孩童,其視力比不常吃堅硬食物的孩童更好。由於眼睛被視為腦的一部份,或許,這個結果跟咀嚼讓腦血流量增加有關。

關於正確咀嚼的重要性,增田院長的說明如下:「『咬』會直接影響到健康、讓嘴巴周圍和臉更美,並讓我們得以享受美食。『咬』跟活力、精力、記憶力、運動能力、腦部血流等有密切關係。『咬』即腦、健、美、力。」養成「咬」的習慣會讓我們健康而長壽,此事自然不在話下。

口腔清潔、假牙能咬、能吃,是大人健康長壽的終極武器

無法進行口腔清潔的地震災區,吸入性肺炎病例劇增

口腔狀態惡化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病例增加。以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為例,地震後的避難所裡,有許多年長者因肺炎而過世。其中有相當多被認為是吸入性肺炎。

地震之後,有許多地區斷水。民眾因缺水而無法清潔口腔,連好好漱口都有困難,遑論刷牙。因此,有些人只好連續數日使用未清潔的假牙,並且在沒有清潔口腔的狀態下直接就寢,使得口腔內的細菌增生,而牙周病也更加惡化。另外,有些人在地震或火災時失去了假牙,因為無法順利咀嚼而出現吞嚥障礙。無法充分攝取食物的結果,會出現營養障礙和免疫力下降等情形,因此更容易罹患吸入性肺炎。

在2004年新潟中越地震,曾參與震災醫療的牙醫師記取了當年的教訓,在2011年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儘快協助災民徹底做好刷牙、漱口、洗假牙等口腔保健,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因此下降。

提振精神、維持活力的祕訣在「咀嚼」

有一位高齡106歲的人,能正常攝取飲食,健康過生活。他是福岡縣兒童成長支援中心椎實學園的前任理事長曻地三郎先生。他從75歲起使用全口假牙,沒有任何一顆牙齒是自己的,使用假牙三十年來,他每吃一口都會咬三十下。

大分縣佐伯市的齒科河原英雄醫院創辦人河原英雄院長如此述說:「曻地先生在牙醫之間非常有名,他是因假牙而變得年輕、健康的典型案例。據他說,裝上假牙之前,他無法順利地咬,健康狀態比現在還差。裝上假牙、每口改為咬三十次之後,變得愈來愈有精神、愈來愈年輕。仔細咀嚼能令大腦更有活力、更年輕,也令人健康長壽,曻地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30年前為曻地先生製做假牙的人,是河原院長的前輩、在福岡市開業的菅野明牙醫師和牙科技工師原田庸人先生。據說,他們當時就從專業的立場,強調年輕的祕訣在於「咀嚼」。儘管曻地先生在75歲就失去了全部的牙齒,並未能在80歲時保住20顆牙齒,但能正常咬的假牙讓他再度變得神采奕奕。

裝上能咬、能吃的假牙後,失智症狀減輕了

無法行走的輪椅人士在裝上假牙之後,變得能自行走路。經醫師診斷罹患失智症的人,在裝上假牙之後,記憶力變好、變得能好好說話。無法以口進食、靠鼻胃管灌食維持生命的人,在裝上假牙、變得能咬之後,坐起身來。這些案例絕非奇蹟,牙醫學上也都有合理的理由。

有一位住在岩手縣奧州市、罹患失智症的89歲女性,剛入住高齡者機構時有漫遊症狀,而且牙齒的情況相當差,幾乎完全無法咬。然而,裝上假牙,變得能咬以後,失智症的症狀減輕了。在裝上假牙之前,連要想起自己的名字都要花上一些時間,後來卻變得能立刻回答。

在河原院長的臨床案例中,有一位48歲患有腦血管障礙的男性,剛入院時,由於後遺症太過嚴重,他被認定今後應無法獨立生活,但在不斷進行復健和「咬」的訓練之後,他變得愈來愈有精神。而患者正值壯年也是提早康復的主因之一,但是效果之所以比只做一般復健更好,應該是採用「咬」的復健的關係。

另一則例子是關於一位脫離鼻胃管灌食狀態的102歲女性。她住在福岡縣的老人照護機構。她有長達三年的時間,無法用口腔進食,只能仰賴鼻胃管灌食。然而,因為她表現出想用嘴巴進食的欲望,機構就開始朝口腔進食的方向準備。醫師、牙醫師、護理師、口腔衛生師、管理營養師和職能治療師一起花了一年的時間,一邊進行口腔照護,一邊讓病患逐漸用普通的方式進食。據說,由於醫療團隊的精彩合作,患者進步到能一日三次用口進食,且能和職員對話。

這些案例所示,比起任何藥物或營養點滴,「咀嚼」的威力更大,能提振精神並令人恢復活力。

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做到「咀嚼十項目」

日本口腔衛生師會發表的「確實咀嚼十項目」如下,歸納出了咀嚼方式的重點。只要注意咀嚼方式即可,是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保健方式。

1. 每一口都咀嚼三十次才吃下去。
2. 想要吞下去時,再咀嚼十次。
3. 要咬到食物的形狀消失。
4. 混合著唾液品嚐美味,然後才吞下去。
5. 不要用水幫助吞嚥。
6. 減少每一口的份量。
7. 吞下口中的食物之後,才將下一個食物放入口中。
8. 選擇有嚼勁的食材。
9. 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來。
10. 一邊享受對話,一邊吃。

 

本文授權自天下生活/ 日本顎咬合學會《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牙齒健康、咬合好,遠離腰痛、肥胖、失智、心臟病

chew72dpi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牙齒健康、咬合好,遠離腰痛、肥胖、失智、心臟病

作者:日本顎咬合學會
出版社:天下生活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