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力:【斷捨離】心靈實踐篇!建立更深刻的洞察、更高遠的觀點、更寬廣的視野,成為具備決斷力與行動力的快樂人!

3611292727_d3d4f5a325_z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有意識地生活的態度

斷捨離的目標是「具備覺悟和勇氣,並且付諸實行的樂天家」,重要的是「依自己的意志接納」和「收拾善後」的態度,並且予以實踐的行動力。不去逃避不舒服和罪惡感,而是主動選擇、決定。也就是透過對物品「取捨選擇」、「去蕪存菁」,把自己訓練得更具「意識性」。

1、什麼是真正的積極樂觀?

透過斷捨離,我們得到的啟發之一,是在說「謝謝」之前,還需要先說「對不起」。

各類探討生活方式的書籍中,必定都會提到的,諸如「懷著感恩的心」,或者是「正面思考」。更進一步將這種概念擴大,甚至可以看到一些實地操作方法,教人不斷地重複積極的「自我肯定」詞語,就好像在對自己進行洗腦,或近乎勉強地啟發積極思考。確實,人類需要感謝和積極思考,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錯,但總讓人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勁。

有一次我忽然想到,德蕾莎修女和甘地,他們會搞什麼高唱「謝謝」一萬遍嗎?稍微想像一下,總覺得那種情景滑稽極了。愈是受到眾人景仰、影響力愈大的人,愈不會去搞那種花拳繡腿的小把戲。他們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挺身面對各種困難。

而最重要的是,想要積極樂觀地、心懷感謝地活下去,首先是不是該「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自省」呢?

「不舒適」與「罪惡感」也是令人感激的機制

斷捨離是透過物品,與自己面對面的行為。看見過去因為亂買東西,無意識、不自覺地增加物品的結果,使得空間大受壓迫,是一件令人非常難過的事。可是除非體認到「不舒服」和「罪惡感」,否則是不會瞭解到什麼是「舒服」的。我們為了逃避不舒服,而麻痺了自己的感覺,但其實不舒服與舒服,就像兩兩相對的鏡子。

活在這個物質與資訊氾濫的世界裡,我們已經再也無法分辨舒服的感覺了,因此不舒服與罪惡感的機制將格外令人感激。徹底地去感覺到這些,並懷著勇氣接受它,就會漸漸瞭解到,究竟對自己而言,真正的舒服是什麼?所以,如果感到不舒服,甚至反而應該要覺得高興才對,因為這是通往舒服的第一步。就是因為只想感覺到喜悅,才會帶來勉強和束縛。

剛開始著手整理時,應該會動不動就看到以前不怎麼會去注意到的事物,甚至是可以證明自己曾經犯錯的各種「證據」,因而意氣消沉。有人說「因為太氣自己了,所以把那些東西全扔了」;也有人說「不想想自己的個性就買了一堆,沒能把它們物盡其用,實在太愧疚了!」這個時候還不到能夠對物品說「謝謝」,感謝它們的階段。然而在漸漸精挑細選物品以後,就會湧出「謝謝」的感激之情,而且是極為自然地。其實人只要能夠與物品面對面,就能夠坦白地順從自己的感情了。

我認為,「對不起」和「謝謝」的順序不只是在整理方面,也可以運用於所有事物。搞錯順序,而導致的虛偽感謝和積極樂觀,就像是一種「麻痺」症狀。其實應該早就有很多人在心底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

斷捨離中有兩種直覺:「陰性直覺」與「陽性直覺」。「陰性直覺」會先以「異樣的感覺」這種形式顯現出來,而「陽性直覺」也就是「靈光一閃」。

其實從好幾年以前開始,被大酒瓶卡住而難以開啟的流理台下方櫥櫃、堵住走廊似地靠放在那兒的高爾夫球袋,這些東西就經常讓我感到「礙事」、「怪怪的」,但我總是讓感覺麻痺,就這麼扔著它們不管。

總是處在「哪裡不對勁」的模糊感覺中,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來說,麻痺症狀其實也是一種令人感激的心理機制。

可是麻痺只是暫時性的處置,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斷捨離要將這些「不對勁的感覺」有意識地加以去除。也就是說,必須從承認錯誤做起。

不只是個人,國家、社會全體也是一樣的。如果不先承認錯誤,便無從開始著手。就是因為老想著要找藉口搪塞,才會造成更多的痛苦,也會使無益的對立日益嚴重。

說到底,其實每個人都暗自希望,對方能先低頭說聲「對不起」呢。

勉強表現出來的積極樂觀,就類似於麻痺。如果能夠接納不舒服或罪惡感,並且加以應對,感謝也會自然地湧上心頭。

2、不要放棄自己去「分析、思考、感覺」

經常有人向我提問:我持有的某樣物品,是不是該丟掉比較好?這種物品,大部分都是當事人長期煩惱著「丟不掉」的東西。然而我並不是東西的主人,所以無從提供正確答案。即使我可以回答(對答應話),也不可能解答(提供正確答案)。每當碰到這樣的發問,我只會指著發問者的胸口,反問:「您自己覺得怎麼樣?」

因為,這如同明明是自己在吃東西,卻到處去問別人:「這東西好不好吃呢?還是很難吃呢?」斷捨離概念認為,若是不自己做選擇和下決定,就沒有意義。

斷捨離是將「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技巧。

首先,要讓我們「分析、思考、感覺」的回路重新復活,這是第一要務。活在現代的我們,很容易就因為忙碌和資訊過多,而關掉了這個回路。向雜誌、電視或是算命師尋求解答,等於是把應該要自己決定的事,交由其他事物來代為選擇和做決定,我們應該先認清這一點。

「從知行合一」到「感行合一」

以物品來舉例的話,比方說,你因為店員說「您穿起來非常好看」而買下了一雙漂亮的鞋子。可是穿了一陣子以後,發現它其實並不合腳,總是把腳磨出水泡……這種情況,錯不在鞋子身上,也不在慫恿自己掏錢購買的店員身上,而是挑選鞋子不夠細心的自己。換句話說,就是「自己買錯東西了」。若是如此,就果斷地轉換態度,承認購物失敗,對東西說「對不起」,並且把它處理掉。我們需要的應該是這樣的果斷。

許多人告訴我,他們開始進行斷捨離以後,能夠果斷地把覺得穿起來就是不舒服的鞋子、或是套上身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的衣服給丟掉了。那些東西明明讓自己不愉快,過去卻迷迷糊糊地保留下來,以保管為名堆積在一處,理由琳瑯滿目:它很貴、我喜歡它的設計等等。但是在最後,他們還是把焦點放在「我穿上那雙鞋是否覺得舒適」上面,做出了選擇與決定。或者如果自己判斷不管穿起來多麼不舒服,還是要以對它的喜愛為優先,那麼留下來也無妨。要怎麼選擇、判斷,人各不同,獨一無二。

我很喜歡一位朋友告訴我的一句話:「感行合一」。有句話叫「知行合一」,但不能只是讓獲得的知識與行動相契合,如果我們能夠讓感性、感覺與行動一致,我們的人生一定能夠活得更為自在。

自己分析、思考、感覺,做選擇並且下決定的力量。斷捨離能夠讓我們找回鈍化的這種回路。

3、觀照「本色」,有意識地過生活

有位婦人前來參加斷捨離的講座。這個講座的學員都有著共同的煩惱,也就是「無法丟掉東西」,但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不過從這位婦人的表情可以看出,她的煩惱相當嚴重。

「我無法丟掉過世的兒子留下來的東西,非常痛苦。」

大型物品是處理掉了一些,但她再也無法丟掉更多東西,似乎為此而自責。

「妳為什麼這麼急著丟掉呢?」

「如果留著,我就會一直觸景生情,悲痛不已,所以我想要盡快處理掉,甩掉悲傷。」

可是我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於是便開口問她,向她確認「這真的是妳真實的心情嗎?」結果她微微地搖了搖頭。換句話說,這麼認為、這麼說的,其實都是她身邊的人。其實她真正的心情,是還想和那些東西一起相處、一起生活。她還需要一點時間,還不到告別悲傷和心酸的時候。

換句話說,她之所以痛苦,並不是因為想丟卻丟不掉,而是自己的感情還不允許她這麼做。「快點丟掉,甩開悲傷比較好哦」,她無意識地想要去同意周圍的人乍看之下出於好意的建議,但這卻偏離了她自己的意志,令她痛苦不堪……。

請向自己的感情好好地徵求同意,然後,無條件地肯定原本的自我吧!

斷捨離的目的並不在於丟掉東西,它是一種透過面對物品,讓我們找回自己最直率的想法和感情的過程。也是藉由這個過程,一步步自我療癒。

人很容易就會迷失自己,尤其是碰上這類重大傷痛時,很容易就連自己做選擇、做決定的力量都放棄了。可是我們最好能時時記掛在心頭的,是自己究竟想要參與什麼、與什麼連繫在一起?我們最好也要有意識地去吸收外在的觀念,無論是他人的觀念、社會的觀念、時代的觀念,什麼都行。當然,這本書,還有「斷捨離」這種方法也是一樣的。

提供這些觀念的一方,也絕對必須理解到「大前提是有當事人的意志參與其中」。無論是多麼親近的人,都絕對不應該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我認為這是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禮節。

觀照本色,帶來「自覺」

不管任何人,都有無法壓抑悲傷、憤怒、嫉妒等負面感情的時候。這種時候,與其當下就去處理這些感情,不如直接接納這樣的自己,反而來得輕鬆多了。想要排除或控制負面感情的行為會造成勉強。感覺不舒服的時候,與其去強迫性地思考「不可以嫉妒」,倒不如坦然地去認知「這是源自於嫉妒的不舒服」,讓感覺來代替自己,好好地認識現狀。

與他人的關係也是一樣的。如果看到有人在抖腳,與其責備他「不要抖腳!」倒不如讓他知道「自己在抖腳」還比較好。因為「自覺」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自覺」,才能夠步入下一個階段。如果想要飛躍性地解決、應付事物,這樣的欲望反而會引發無謂的爭端或浪費能量。

客觀地去認識狀況,是俯瞰的第一步,能夠俯瞰,就能夠「自覺」,可以帶來應對的力量。

 

本文授權自平安文化/山下英子《俯瞰力:【斷捨離】心靈實踐篇!建立更深刻的洞察、更高遠的觀點、更寬廣的視野,成為具備決斷力與行動力的快樂人!

2131231216俯瞰力:【斷捨離】心靈實踐篇!建立更深刻的洞察、更高遠的觀點、更寬廣的視野,成為具備決斷力與行動力的快樂人!

作者:山下英子
出版社:平安文化

 

圖片來源:laprimado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