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為什麼」

S059QDGBOG

你可能想問,去爭取自己想要的難道還不夠嗎?為什麼還要追求更多?

我想我們內心深處都知道,成功並沒有我們吹捧的那麼美好。有心留意,就能發現太多這類的例子。數年前,《財富》雜誌裡有篇文章,標題是「A+執行長F咖父母」,提到執行長父母的孩子比起一般職務父母的孩子,更容易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和健康問題。

文章將這樣的現象,歸咎於執行長父母的工作時間長、個性缺乏耐性、行事講求完美和效率、難以容忍能力不足和不負責任。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商業暢銷書中推崇的優異企業中—或許這些企業的確有優良的制度和工作文化,卻又與失敗的公司一樣,有著像癌細胞般擴散的缺點和令人不解的思維模式,於是一樣會走下坡。

一味追求成功的問題在於,我們很可能真的得到我們追求的成功。然後呢?

當年有個和我一起打橄欖球的傢伙,身高六呎八,重二百八十五磅,能舉重五百磅,四十碼衝刺只要四點六秒。他在國家橄欖球聯盟第二輪選秀時,就被費城老鷹(Philadelphia Eagle)簽下,兩年後,奧克蘭雷達(Oakland Raiders)以百萬合約外加巨額獎金把他從老鷹交易過去。

再過兩年,他離開練習場,再也不打了。為什麼?他喜愛當一名球員,卻討厭打橄欖球!

他追求到了想要的,卻不再想要這些東西。他享受財富、名氣、名人待遇,卻厭倦了被球隊不斷交易的生活方式,各種誘惑和墮落,受傷時仍需上場的義務,和終年必須保持合度的運動員身材。他努力掙得了看似成功的生活,卻違背了本心和目標,因此未超越成功,擁有非凡的人生。

拓展心智

非凡是不斷提升自身知能、情緒、精神的過程,並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成功,相對而言,是一個終點。成功者的思考和行為模式都遵循著既定的規則,不加以思索;而非凡的人卻是不斷深入探尋,了解我們是如何去詮釋周遭事物、如何與他們連結。我們時常只看到我們對事物的投射,而非它們真實的樣子。

我們不該再用更多的玩具、更多的金錢、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福利、或更多的政府補助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好好地校正心念,我們才可能成為改變世界的那個人。我們必須逐步改變自己的觀念與思想,因為思想觀念改變了,做法自然改變。(做法確實源自思想觀念,而你會發現,一旦思想觀念改變了,要改變做法易如反掌。)

我相信這本書能助你突破自我關卡,使心智和精神都有所成長,進而改變人生。我希望你能獨立思考(並反思),即便你沒有這樣的習慣。

每個人天生都有尋求心智情緒成長的原動力,但在有限的時間裡,即便是身邊的佼佼者,也都陷在普通的成功心態中—並不是他們選擇如此,而是他們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的可能。

我們在同儕的影響下,也受制於這樣的處境而逐漸倦怠。這就像是將一隻野馬和一隻溫馴的馬圈在一起,結果幾乎都是看到兩匹野馬。或是讓一名健康的孩子與一名生病的孩子同處一室,常常是到最後兩個孩子都病了。

即便是自認在學術或智能上有所成就的人,仍然需要拓展自己的心靈與智慧。可惜的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卻像個陀螺般讓自己不斷忙著做些簡單的工作,把簡單的生活弄得複雜,而我寫這本書的重點則在於化繁為簡。

愛因斯坦說:「真正值得學習的事情是無法教導的,只能透過學習親身體會。」羅素則說:「人生來無知,而非愚昧,是教育使人愚昧。」由此可知,不論在什麼階段,教育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發展與培養每個人的人格和特質,而這便是我對本書的期望。

 

(本文授權自「好的文化」,出處:好的文化/丹‧克拉克《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激勵大師 丹‧克拉克傳授你贏得讚美、忠誠和受人景仰的12條黃金法則》)

success72DPI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激勵大師 丹‧克拉克傳授你贏得讚美、忠誠和受人景仰的12條黃金法則

作者:丹‧克拉克
出版社: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