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力:對抗低潮,走出困境的29個正向法則

finger-567279_640

和困境當好朋友

「我什麼都做不好……」
「我的能力不足……」
「同樣一件事情,為什麼他能夠成功,我卻會失敗?」

當遭遇挫敗時,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內心還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或許我的人生注定就是要失敗。」

我相信沒有人會選擇失敗,更沒有人會喜歡處於低潮時期。但即使我們多麼努力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失敗」並不會就此消失,它隨時隨地可能敲上門,在人生道路烙下無情又殘酷的痕跡。

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總是在失敗的這一方?」

成敗相依存

對於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定義,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思考:

在一次競爭激烈的人才招聘會上,甲應試者以堅強的實力通過了前四關的面試,就等著最後一場測試;而乙應試者的實力一般,其中有兩關低分掠過,勉強才擠進最後一關。

此時,他們都在等待應試結果的公布,這將是一次命運的宣判,因為兩人當中只有一個人能留下。以常理判斷,甲應試者的入選是必然無疑的;而乙應試者理應黯然落選。在片刻休息之後,人事經理宣布:「甲應試者獲得錄取,乙應試者則請另謀高就。」

得知這個結果,甲應試者抑制不住激動之情,興奮地站起來接受眾人的歡呼與掌聲。這時,坦然面對失敗事實的乙應試者,不卑不亢地起身向甲應試者道賀,並且微笑著說:「勝負都是最好的結果,本來選擇人才就是擇優錄取,更何況每個單位都有用人的標準和尺度,每個人都想找到、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謝謝貴公司給我這個機會。」

「先生,請留步!」人事經理起身走向乙應試者,並面帶欣喜地說:
「先生,您被錄取了。」

接著,人事經理再一次鄭重宣布新出爐的錄取結果,並強調:「成功與失敗本是兩個相互依存的概念,是相對存在的,應該是平等的,如果把任何一方看得過重,這個天平就會失衡。因此,我們不只是著眼成功者的輝煌成就,更要看重懂得鎮定自若面對失敗的人。」

成功者與失敗者也許天賦不同,但最大的分別在於心態。面對挫敗時,成功者擁有積極正面的態度,相信自己而不迷信命運,勇於挑戰,拒絕頹喪失志;失敗者則抱持消極負面的態度,懷疑自己而不願行動,怯懦害怕而碌碌無為。

事實上,多數的成功案例都是以失敗為起點。成功的祕密,並非不曾失敗,而是能汲取失敗中的教訓,從經驗中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徑。

試問一個在起點上無法堅持,輕易失守的人,又如何能夠展開人生旅途的遠征長戰呢?

因此不懂得從失敗中領會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遙無期的。失敗與成功僅是一線之隔,一時的失敗不是永遠的失敗,除非自己先低頭認輸,否則誰說你不會成功呢?

和內心小惡魔奮戰

曾在報章雜誌看到一篇專訪當紅樂團主唱的文章,訪談中提到不斷寫下演唱會票房紀錄的他們,在創作之路上時有瓶頸。「其實對我們來說,創作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瓶頸,因為創作是你盡了一百分努力,最後才會有一分成果。」

樂團主唱表示,他寫歌詞時苦思了一百句,能用的大概只有一句。「所以每完成一句歌詞,我就要面對九十九句的失敗。」

他認為人的一生若能跟自己的失敗相處,就算天分不足、靈感不夠,但誰能跟自己的失敗相處得愈好,誰就愈能坦然面對自己,也能在成功後不感到患得患失,長遠持續地走下去。

因此,失敗沒什麼好難為情的,別因為失敗了,就看輕自己甚至放棄自己,這樣的心態不修正,這輩子內心都會帶著陰影,人生將在暗無天日中度過。

失敗乃兵家常事,不經失敗就成功,只是少數得天獨厚的案例。失敗是成功的起點,唯有坦然面對失敗,將心態調整回正軌上,或是把失敗當作是冒險的過程,如此一來必有所得。

作家旦敏說:「失敗的次數愈多,成功的機會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地球是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落敗的位置,別把成敗看得太嚴重,即使是處於劣勢,何不把這個時期當作是加強戰力的「儲備期」?

請和內心裡總是否定你的小惡魔奮力對抗,並記得多給自己鼓勵,如此才能在下一次機會來臨時,以最佳狀態接受挑戰。

 

(本文摘自:出色文化/林慶昭《自信力:對抗低潮,走出困境的29個正向法則》)

confidence自信力:對抗低潮,走出困境的29個正向法則

作者:林慶昭
出版社:出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