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k_from_cold

每個人體內都有「寒氣」

1.下半身體溫較低
2.寒氣與氣血有很深的關係
3.「發熱潮紅」也是寒氣入侵

上半身和下半身溫度不同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發現自己有「寒氣入侵」的問題。但如果用紅外線熱像儀(thermography)檢測身體,幾乎都會發現足部溫度過低的情況。比起以心臟為中心、溫度保持在37 ℃左右的上半身,下半身則是越往下溫度越低,到了足部甚至只有31 ℃以下。上半身和足部,溫差竟然高達6度。排寒療法的基本原則,就是藉由半身浴及多層襪幫下半身保暖,將身體維持在﹁頭涼腳暖﹂的良好平衡狀態。

寒氣導致氣血不暢

大部分維持生命機能的重要器官都在我們的上半身,包括心臟、肺臟、肝臟、消化器(胰臟、脾臟)、腎臟,甚至是大腦,都是24小時不斷工作的產熱器官。身體及頭部接收它們散發出來的熱量,比較難以降溫;但內臟較少的下腹部及最末端的腳尖,溫度總是比正常要低。

中醫理論認為,當人體陰陽氣血平衡,身體就能保持健康;一旦氣血失調造成瘀滯,就會導致疾病。

陰氣會由下往上升,陽氣會由上往下降;陰氣喜好體內陰冷的地方,而陽氣則喜好體內溫暖的地方。因此,若足部冰冷,就代表氣未從冰冷的足部往上升、陽氣未從溫暖的上半身往下降—簡單來說,就是血液循環不良。血與氣擁有相同的循環性質,因此若氣的循環不好,血的循環自然也不好。

像身體這樣的溫差,就是「寒氣入侵」的症狀。當身體裡有寒氣,血管就會收縮,造成血流不通、血液循環不良。當動脈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就無法供給體內所有細胞必要的氧氣及養分; 同時,也無法運走細胞內所產生的老廢物質及疲勞物質(如乳酸)。

當細胞機能出現問題並變得遲緩,就會影響內臟的功能,造成免疫力降低,進而產生潰瘍及腫瘤。這麼一來,就算使用血管擴張劑也效果不彰,只有排寒療法才能幫助改善。

「寒氣入侵」和「寒性體質」的不同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可以說寒氣就是眾多疾病的根源。當我從公立醫院離職、在自家開設診所後,我就將治療改成以中醫為主的方式。

慢慢地,我開始對中醫「外感六淫」 2裡的「寒邪」(寒氣)產生興趣。中醫著名經典︽傷寒論︾中,也針對寒邪造成的病症及相關療法,做了詳細又有系統的解說。無論是寒、暑、濕或燥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依個人體質不同,有人怕濕氣、有人懼乾燥,透過手腕的穴道,可以很快判斷出身體受到了何種外邪的影響。但只有「寒邪」,是幾乎對所有人都造成了影響。但是,即使告知病患「體內受到寒氣侵害」,卻經常聽到他們回答﹁四肢發熱,不可能有寒氣」。

寒氣入侵不同於「寒性體質」,甚至﹁四肢發熱﹂就是寒氣入侵的證據。許多人經常上半身穿得很暖,卻光著腳讓足部受寒,結果就是末端冰冷、四肢發熱。

因為四肢發熱,就以為身體未受到寒氣影響,即使天氣再冷也光著腳,導致寒氣入侵得更嚴重。許多對此沒有自覺的人,就因此在體內累積過多的寒氣,對身體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如果日常生活中,就經常選擇會導致寒氣入侵的服裝、飲食及生活態度,身體的本能就會錯亂。也就是說,錯誤的生活方式會讓身體習慣寒氣入侵的狀態,進而喪失了「排除寒氣」的本能。

惡性循環之下,人體為了保持恆溫,就會拼命排除過重的寒氣,導致身體發熱。如果經常因為身體「發熱潮紅」而困擾,就代表身體已經在警告「體內寒氣過重」。當症狀進入末期,甚至會在血管中形成淤塊,造成嚴重的氣血淤滯,連發熱也無法驅除寒氣,導致疼痛不適,發熱怕冷反覆發作。

結果就是四肢末端極度冰冷,就算在酷暑的夏天也感覺畏寒;或是即使自己沒感覺,身體也會併發出各種症狀及疼痛不適。此外,寒氣久鬱在裡也可能化熱,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四肢末端冰冷、上身及臉部發熱潮紅,也就是「虛寒上火」。

「寒氣」自我診斷如果手腳或下腹部等身體位經常感覺冰冷畏寒,這是﹁寒性體質」。女性的下腹部有子宮及卵巢,比男性的下腹部多了更多臟器、結構也更複雜,因此很容易因為寒氣而造成老舊血液淤積。一旦出現淤積,就會導致性器官功能下降,老舊血液更難排出的惡性循環—這也是造成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寒性體質是女性特有的問題,但「寒氣入侵」卻和性別完全沒有關係,很多男性也經常會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當體內寒氣過重、造成身體不適,就很像河川受到髒水及垃圾污染,如果不斷掉源頭,再怎麼拼命撿垃圾或淨化污水也只是白費功夫。

身體也一樣,如果不排除寒氣這個病源,體內只會不斷受到污染,最後導致疾病。下面附上簡單的自我診斷表,就讓我們一起來積極排寒,努力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堆積的老舊廢物及疲勞物質吧!

 

(以上文章摘自《百病起於寒》/作者 進藤義晴 進藤幸惠 /方舟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