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才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

happy_life_sign
本書專門探討「何謂才是美好的生活?」作者羅伯特.史紀德斯基, 愛德華.史紀德斯基認為,金錢基本上只是享受生活美好事物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目的。畢竟,犧牲了健康、愛和閒暇,僅僅換來一堆紙或電子訊號,難道還有比這更蠢的嗎?

多少才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

一、健康

定義:身體完整運作,達成動物本性的完善。健康包括維持生命所需的所有事物,但絕對不限於此。健康還代表了活力、能量、靈活等等。

換句話說,因為工作而傷害了自已的健康是不值得的。

二、安全

定義:個人正當地預期,生活會或多或少維持習慣的方向,不會受到戰爭、犯罪、革命或社會經濟大幅動盪所干擾。

作者認為,安全是必要的條件,以實現我們清單上的其他基本元素。事實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五個層次,「生理」、「安全」、「心理」、「尊重」、「自我實現」,也將安全擺放在第二位,安全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沒有了安全,我們生活會變得不安穩。

三、尊重

羅伯特.史紀德斯基, 愛德華.史紀德斯基指出:「尊重不代表同意或喜歡,一個人可以尊重他的敵人。尊重也不代表任何特殊的崇拜。不過,尊重的確代表特定的認知或「考量」其他人的觀點,基本上不同於對動物的態度。」

意思是,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渴望受到其他人的尊重,一旦沒有了尊重,一個人就會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被需求、被尊重。

四、個性

作者認為,個性主要是指構思與執行生活的計畫,以反映出個人的品味、性情與對善的概念。

擁有個性,讓每個人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做自己。而擁有私人財富,則可以讓一個人有更多的機會能夠依照自己的品味來過生活。

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研究顯示,都市過度擁擠,對行為與情緒會產生不良作用,因此,每當人們到野外接觸大自然時,才會頓時覺得美好。換句話說,現今的社會應該確保在都市的持續發展下,能夠繼續維持鄉間環境,而不是完全將鄉間環境排除在外。

六、友誼

沒有人可以獨自一個人生活一輩子,每個人都需要友誼,包括父親、配偶、老師、同事等等。人們因為友誼的存在,而感受到不樣的情感,友誼與親情給的感覺是不同的。

亞里斯多德曾說:「沒有人會選擇不要朋友,即使他擁有其他美好的事物。」

七、閒暇

多少才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的作者羅伯特.史紀德斯基, 愛德華.史紀德斯基指出:「生命如果沒有閒暇,如果每件事都是為了別的事而存在,則這樣的生命就沒有意義,永遠都花在準備工夫上,從來不曾真正生活過。」

人們努力工作,為的就是讓自己擁有閒暇生活,如果只是永遠工作,而沒有任何閒暇的人生,那就本末倒置了,閒暇才是讓人們快樂的來源之一。

只要能夠實現以上這幾個元素,基本上就能過一個美好的生活,因此,擁有多少財富不是能不能夠過上美滿生活的關鍵。

作者簡介:
羅伯特‧史紀德斯基,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政治經濟學系榮譽教授。撰寫的三本凱因斯傳記(1983、1992、2000)榮獲許多獎項,包括萊昂內爾‧蓋爾伯國際關係獎(Lionel Gelb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以及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國際關係獎(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愛德華‧史紀德斯基,英國埃克塞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哲學系講師。著作有Ernst Cassirer: The Last Philosopher of Culture等。經常在《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與《展望》(Prospect)上發表文章。目前正在撰寫The Language of the Virtues。

(更多內容:多少才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