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勝利組」與「失敗組」的十個差異!

4O4FZUVSIU

總有一天你必須做出選擇。是戰勝各種困難和風波,以開豪車、住豪宅、穿名牌西裝的生活為目標;還是更嚮往平凡、幸福的生活。
—— 南仁淑,《20幾歲,影響男人的一生

職場上的「勝利組」,總是願意做「失敗組」不願意做的事,他們願意付出、比別人更努力,喜歡獲勝、不喜歡輸,他們設定目標、擬定計畫,然後盡自已最大的努力,只希望自己能成功,職場「勝利組」與「失敗組」有些本質上的差異,只要從中學習、改進自己,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職場上的勝利組。

職場「勝利組」與「失敗組」的十個差異!

差異1、我要贏VS我不能輸

贏在起跑點的人,不一定能夠贏得人生最後的勝利,而輸在起跑點的人,也有可能在人生這場馬拉松裡贏得勝利。職場勝利組總是想著「我要贏」,而失敗者想得卻是「我不能輸」,他們認為不輸就是贏,然後不輸的本質就是平手以下,而「我要贏」所代表的則是平手以上的思考方式。

差異2、解決問題VS推卸責任

職場上的勝利組喜歡解決問題,他們的想法是,每解決一個問題,自己的能力就又更上了一層樓。而失敗組則老是想撇清責任,最好責任都不在自己身上,這樣既不會被挨罵,也能相安無事。

差異3、下班學習VS下班休息

你下班後的三小時能否好好利用,將決定你是否能學得比別人快!職場勝利組即使下班也仍然持續努力,而失敗組認為下班後最好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打開電腦玩點遊戲、上上社群網站與人聊天。

差異4、設定目標VS只做好眼前的事

職場勝利組把目標擺在更遙遠的未來,而失敗組則只要求自己做好眼前的事即可,他們一天度過一天,認為只要每天把工作做好即可,但從未有長遠的打算。

差異5、累積能力VS好高騖遠

職場勝利組每天都在累積能力,期許自己有一天能夠獲得賞識;而職場失敗組則是好高騖遠,只希望老闆能夠不斷替自己加薪,卻未思考自己替公司貢獻了多少價值。

差異6、創造機會VS等待機會

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的作者松浦彌太郎指出:「別人不想碰的事、無趣的工作、瑣碎的工作等,都潛藏著機會。儲存先機,總有一天會生出利息的。」(導讀: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職場勝利組懂得累積實力,必要時替自己創造機會,而失敗組則等待機會,當別人不給自己機會時就向他人抱怨。

差異7、主動認識他人VS等待他人來認識自己

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的作者松浦彌太郎指出:「主動關心他人,就能得到被他人賞識的機會。也許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有人正在關注你。」(導讀: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職場勝利組懂得踏出「第一步」去認識他人,而失敗組則等待他人來認識自己,他們討厭交際,只想活在自己的小圈圈裡。

差異8、我要變有錢VS我無法變有錢

成功的人不斷想著「我要變有錢」,而失敗者卻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認為變有錢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他們不敢想,也認為自己「無法變有錢」。

差異9、我一定可以VS這好難

當主管交代任務時,職場勝利組想得是「我要如何才能完成?」,而失敗組想得是「這好難,能不能交給其他人做?」勝利組認為「我一定可以」,失敗組則看到處處都是困難。

差異10、看見機會VS看見阻礙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 T. Harv Eker指出:「有錢人看見機會,窮人則看見障礙。有錢人看到成長的潛力,窮人看到賠錢的潛力。有錢人專注於可以得到多少報酬,窮人專注於要負擔的風險有多高。」

職場勝利組眼中充滿了機會,即使是在充滿困難的環境;職場失敗組眼中則充滿了困難,即使是在充滿機會的環境。